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中国就业机会不再高度依赖出口

中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周日(11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就业机会的创造,不像人们想像那样高度依赖出口;今年春节过后,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更加严峻。

中国上海港堆积的进出口贸易集装箱
中国上海港堆积的进出口贸易集装箱 图片:路透社
广告

中新社报导,中国出口增幅从去年9月开始滑落,跟以往輒两成的增幅相较已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海关总署10日也公佈统计数据显示,出口1到2月成长6.9%;中国也主动调降今年国内生產毛额GDP增速的预期目标。

报导说,对上述趋势,是否影响中国就业,蔡昉认為,2011年外贸形势也不太好、经济增速下降、中国製造业採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也不太好,但农民工短缺的现象从未消除。

此外,2011年中国城镇就业还新增1221万人,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认為,这个数字是歷史上的最高。

对出口和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未增的原因,蔡昉解释说,中国15到59岁的劳动人口占整体比重已开始下降,劳动力供给成长不再像过去那麼快。与此同时,產业渐向中西部转移,期间可创造很多就业机会;有的產业正由外需转為内需,不再过度依赖出口。今年,中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报导说,蔡昉的观点得到了一些地方官员的印证。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亳州市委书记方春明表示,农民工的就业形势目前比较稳定,没有再现2009年大批农民工返乡的情景。相反,一些企业正在為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发愁。

方春明坦承,一些地方存在就业困难,但这是结构性矛盾。某个工种的劳动力供给饱和后,大家再一拥而上,可能会出现就业困难。此外,大学毕业生受专业、期望值等条件限制,就业时也存在一定困难。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