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时事观察

法国专家谈中欧在航空碳税问题上的分歧

发表时间:

欧盟自今年一月起将航运系统纳入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也就是所谓的ETS系统。欧盟从一月开始将对所有出入欧盟的航空公司征收15%的碳税。欧盟的这一单方面征税的做法遭到许多国家的反对,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36个会员国中,就有26个国家反对欧 盟单方开征航空碳税的做法。美国、俄罗斯与中国等国纷纷威胁将采取报复措施作为回应。中国已经冻结了欧洲空客客机的采购协议。欧洲六大航空公司以及空客设备供应商上个月也联合致函欧盟,紧急呼吁欧盟重新审议欧盟的航空碳税政策。面对来自各方的重重阻力,欧盟此前坚定不移的立场似乎正在动摇,欧盟负责气候问题的专员科尼•海德嘉德上周透露说,欧盟正与国际民航组织谈判,不过,她也强调,欧盟不会做出无原则的让步,最终谈判结果必须保障降低欧盟地区的碳排放总量。如何看待欧盟航空碳税所引发的争议?欧盟从2005年开始推行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其效果究竟如何?欧盟为什么要向航空公司征收15%的碳税?欧盟学者如何看待中国以反对欧盟单方面征税为由冻结空客采购协议?就以上一系列问题,我们采访了法国西部雷恩大学经济学讲师、地缘经济杂志的副主编让-保罗•马雷沙先生Jean-Paul Maréchal,马雷沙先生也是《中美气候之争》(Chine/USA : le Climat en Jeu)一书的作者。

空客340飞机
空客340飞机
广告

马雷沙先生首先就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实际效益回答说:

马雷沙:当然,我们并没有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实施之后的统计数字,但是,我们有京都议定书实施之后的一系列统计数字,这些数字显示,同许多人所宣传的恰恰相反,京都议定书的效果十分显著。从1990年至2009年,京都议定书签署国的碳排放总量减少了15%,而此前预订的减排目标是在2012年减低至5.2%。所以,京都议定书对签署协议书的发达国家来说是一大成功,当然,此一成功同欧盟实施的排放交易系统是分不开的。

法广:那欧盟为什么要将航空系统纳入碳排放交易系统?欧盟所提出的征收百分之十五的碳排放税这一比例是根据什么计算得出的?

马雷沙:因为欧盟推出碳排放交易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将欧洲各行业逐渐纳入其中,2005年该系统出台时,只涉及到欧盟内部11000多家企业。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的普及分多个阶段。2005至2007为第一阶段,2007至2012为第二阶段,今年开始进入第三阶段,从今年开始,欧盟境内的碳排放配额不再百分之百的免费发放,航空公司因此应该购买其碳排放量的百分之十五,如果将碳排放的总量为百分之百来计算的话,除了其中百分之三专门配给新进入欧洲市场的航空公司,其余的82%的碳排放额完全是免费的。至于,为什么要购买15%的碳排放,这并不是通过精确计算之后而得出的数字,因为必须将他数理化,既要达到减排的效果,又不至于遏制航空业的发展,既不能轻得使人无动于衷,又不能重得使人难以接受。

法广:欧盟征收碳排放税的措施引发世界多个国家航空公司的强烈反对,欧盟目前正同航空业展开谈判,欧盟负责气候问题的专家科尼•海德嘉德上周刚刚从美国谈判回来,她说,谈判还将于今年六月继续,不过,她并没有透露具体的谈判内容。以您看来,欧盟会同国际民航组织达成什么样的协议呢?

马雷沙:比如说,欧盟与国际民航组织谈判的思路之一是欧盟只对在欧盟境内飞行的航班征税,第二种可能性是制定出一个循序渐进、逐年征收的时间表,第三种可能就是对飞机制造设置一定的排碳标准,也就是说,欧盟与国际民航组织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达成一致。根据最新获得的消息,国际民航组织很可能会在明年10月份接受欧盟的某些建议。当然,今天我很难预料谈判的具体进展。

马雷沙:北京的反应使人感觉中国企业与中国政府是一回事

法广:
中国政府冻结了空客采购协议,中国官员威胁说中国的航空公司今后购买客机时可能会更倾向于购买美国波音,您对中国官方的反应有什么看法?

马雷沙:
中国可能是抗议国家之中反应最强烈的,不过,这并不等于其他国家就没有反对。美国已经威胁要采取反制措施,俄罗斯也威胁将禁止欧洲航空公司飞跃西伯利亚上空,印度则同中国一样呼吁其航空公司推迟给欧洲空客付款。当然,中国官方的反应显示中国领导人将政治与经济混为一谈。我们当然理解欧盟向航空公司征收碳税会引发中方的不满。但是,以美国与欧盟为例,美欧之间也不断发生冲突,但这并不影响欧洲公司购买美国波音,以及美国公司购买欧洲空客。我们完全理解中国航空公司与中国政府对此不满意,但是,中方必须明白,欧盟完全有权利决定其境内的税收政策,中国政府的反应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的企业与中国政府完全是一回事。

法广:
在您看来,欧盟是应该按照规定向各个航空公司征收碳税呢还是应该做出适当的让步?您会如何建议欧盟的决策者们?

马雷沙:我将会这样告诉欧盟的决策者们,正如美国的26名经济学家联名致函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说的那样,欧盟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虽然华盛顿与北京都反对此一措施,但是,全世界有许多人都同意这26名美国经济学家的观点,都认为各国政府都应该着手为气候问题作出对策。如果,我有什么建议给欧盟的决策者的话,那就是欧盟应该坚守立场。因为气候升温的威胁涉及全球所有国家,既然,欧盟难得在这一领域领先于他国,就应该坚持下去。去年十二月在南非举行的气候峰会上,如果没有欧盟坚持一定要在美国与中国达成一致之前延续实施京都议定书的话,会议很可能无果而终。就气候问题,我认为减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发展经济、发展技术并不矛盾,恰恰相反,正是这些环境上制约将会更加促进技术的开发,尤其是在国际性技术合作十分普遍的航空行业,这正是欧盟以及其他大国通力合作的时候。

法广:最后,您对中国政府有什么建议?

马雷沙:
我当然对中国政府没有什么建议,但是,我觉得为了维持中国的大国形象,中国在成功举行北京奥运以及上海世博之后,或许也应该在环境领域显示出他外界合作的意愿。

感谢马雷沙先生,接受本台的专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