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传真

华国锋陵墓勾起的思考

发表时间:

清明节这天,位於山西吕梁交城的前中共主席华国锋墓周围铺满了黄白相间的菊花,民眾陆续前来瞻仰凭吊。据承担工程项目建设的交城民政局副局长白庆峰说,整个工程总面积4260多平方米,活动广场佔地2000平方米,步道佔地1860平方米,位於地下的墓室不佔面积。这也是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首次正式报道华国锋陵墓的消息。据亚洲週刊报道,实际上去年二零一一年六﹑七月间陵墓已告完工,直到一个多月后华国锋逝世三週年时才安放骨灰,因为有争议而低调进行。

RFI/Chine
广告

早前华国锋墓即将竣工的消息在网上传开,就有人说墓地「面积有十四个足球场那麼大,耗资过亿」,为此墓地所在的山西交城县专门向媒体澄清。不过,华国锋墓佔据山头,俯瞰交城,确像皇陵一样壮观气派,被称为「华陵」。华陵最初设计为三百六十五个台阶,实际上共有三百九十二个台阶,恰好和中山陵的台阶数一样;中间有四个大平台,寓意一年四季;墓的外形则为长宽各五点五公尺的石鼎,象徵著华国锋在五十五岁那年成为中共中央主席。当时,《中国青年报》评论称,华国锋陵墓从形制上属帝王陵墓规格,这样为某位去世的国家领导人建陵供世人朝拜,可谓逆歷史潮流而动,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只会助长个人崇拜之风和封建皇权意识。

华国锋陵墓也勾起人们对华国锋的思考。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华国锋等人一举粉碎四人帮,这一歷史功勋至今仍十分耀眼。在后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华国锋因为主张「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而受到批判,被群起而攻之。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华国锋迅速背弃汪东兴、吴德、陈锡联、陈永贵等「凡是派」班底,向邓小平为首的改革派靠拢,但仍然不得下接受下台的结局。华国锋曾说明自己不是「凡是派」,说他有一个最大的不符合「凡是派」的举动,那就是抓捕四人帮。毛泽东生前批评过江青,但那是爱之深、责之切的告诫,更是夫妻间司空见惯的牢骚。毛泽东对张春桥、王洪文和姚文元,从没说过责难怨恨的「重话」。反倒是对叶剑英和邓小平,毛泽东有诸多严厉批判和戒备防范。华国锋对邓小平说他「水平低、能力不够」耿耿於怀,他说「这样的评价难服眾心。如果我没有能力,怎样解释我粉碎『四人帮』后的一大堆成绩」?华国锋可能确实一无所长,水平不够,但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正从华国锋抓捕江青和张春桥开始,中国才告别了遍地冤狱,并在全党全国范围内把政治恐怖的一页翻了过去。如此,才有后来的邓小平﹑胡耀邦的復出,以及拨乱反正﹑改革开放。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