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广角

欧洲是否应在碳税问题上向中国让步?

发表时间:

航空碳税风波愈演愈烈。法国媒体近来报道说,在这场新的贸易战中先发制人的是中国。3月8日,空客的母公司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总裁加洛瓦(Louis Gallois)透露,因反对征收碳排放税,中国政府已搁置购买45架空客飞机,其中包括10架A380和35架A330。

广告

加洛瓦在总结2011年工作会议上说:由于北京当局拖延订单,2013年将交付的6架A330以及2014年交付的19架空客飞机受到威胁。他呼吁欧洲联盟在征收碳税问题上不要单方面行事,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加洛瓦在会上还表示:“这个不合时宜的办法使欧洲站在了世界的对立面。”

 3月12日,空客公司连同柏林航空公司(Air Berlin)、法国航空公司(Air France)、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 、伊比利亚航空公司(Iberia)、汉莎航空公司(Lufthansa)、MTU航空发动机公司、赛峰公司(Safran)和维珍大西洋公司(Virgin Atlantic)九家业内公司公开致信法、德、英、西各国政府,要求他们重新考虑“令人不可接受的航空碳税决定”。

 法国绿党欧洲生态党团主席克欧(Guillaume Cros)言辞批评了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总裁加洛瓦在此问题上采取的立场。他说:“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站错了队伍。面对中国这种无法令人容忍的做法,欧洲的企业应该齐声呼吁向中国施压。”克欧还重申说:中国的经济完全依赖外部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

 希拉克任市长时重任的一员大将、现人民运动联盟议员、法国政治学院教师卡莱庸(Bernard Carayon)也坚决反对欧盟在征收碳税问题上屈服于中国。他在接受法国“欧洲一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明显是在向欧洲要挟。如果这次让步的话,将来欧洲会丢失更多的市场。”

 “欧洲一台”记者问道:在航空碳税问题上是否应该向中国让步?

 Bernard Carayon:不能向中国人让步。当有一方以不合法的方式要挟对方的时候不能让步。在中国抵制欧盟碳税问题上就属这种情况。让中国遵守环保标准定会顶撞中国,印度和美国也同样表示了不满。欧洲在这个问题上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因为全世界各国齐心合力共同和气候变暖作斗争努力是无可非议的。欧盟重视二氧化碳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这难道有错吗?!碳税被国际社会公认是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有效的经济手段之一。所以说欧盟的要求是无可非议的。

 但德国和波兰等国开始希望坐下来再和中国人谈。中方试探性威胁说将取消45架空客订单。有的大型客机,一架就值2亿到3亿欧元。而每年的碳税收入之不过为7亿欧元。为了坚持碳税原则而损失70到80亿欧元,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Bernard Carayon:中国一旦取消空客订单,空客是要损失这么多钱。但如果欧洲在这个议题上让步的话,那将来在其他问题上也得让步。我觉得密特朗和希拉克年代构建的大欧洲严重遭受了全球一体化负面冲击。二、三十年来,欧洲一直在试图对外开放,但欧洲不懂得怎样抵御外部的贸易冲击,并没有想到怎样保护自己。如果像法国总统萨克奇说的那样,要重振法国本土的工业,那就要迫使我们的贸易伙伴接受同等的道德、环境标准。

 欧洲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市场。贸易标准一定要是等同的、要包含社会公平的标准。比如要保护环境、不能允许从中国来的产品产自童工或囚犯的手中。欧洲大陆不能接受在这种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因为在贸易上我们不能抛弃道德和伦理标准。欧洲市场商品分布不能黑箱作业、要有透明度。

 那您的意思是否是应该冒着失去眼前市场的风险换取明日一个更好的欧洲外贸市场吗?

 Bernard Carayon:这并意味着去冒高风险。为什么这么说呢?不论是像有自由传统的美国或是像中国和俄罗斯这样专制的国家,他们在使用“要挟”手段的同时,这些国家也懂得,“要挟”一旦成为现实时,赢家不可能是双方的。我刚才说过,欧洲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市场,它有5亿消费人口。欧洲的消费者中不乏有高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欧洲还拥有最新、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中国人醉心于这些高科技。如果说中国是人口巨人、金融巨人,她还不是一个经济巨人。中国需要我们的科学技术。

 您的意思是中国在抵制碳税问题上只是在虚张声势,不敢动真格的,是这样吗?

 Bernard Carayon:航空市场不可能孤立于其他市场。可以说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有求于欧洲。(记者插话:中国人在航空水平上,近几年也在奋起直追。) 尽管如此,在航空和铁路等领域,欧洲仍有占据优势的余地。即便中国拥有一些合资生产线,但欧洲不可能把最尖端的技术生产线拱手让给中国。再比方说,当中国想在高速铁路上和阿尔斯通比个高低时,但是到头来中国的动车脱轨了。中国在技术上还存有大的差距。目前的状况看来,并不关系到哪个企业和中国方面进行谈判。谈判的级别要高。谈判的级别一直要升到国家级才能谈出些眉目来。

 欧洲和新兴国家的贸易战常年以来是没有图像、不露面的隐形战。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经济战让人迷失方向。在这种迷途中就需要强有力的政治言辞。

 您主张采取这种强硬姿态的同时,就不怕欧盟其他伙伴国釜底抽薪?您就不怕欧洲筑起的大坝由于有些国家的软弱而决堤吗?

 Bernard Carayon:这对欧洲来说是一次真正的考验。如果欧洲情愿自己像当今这样被洗劫一空,它只有自作自受。如果欧洲任凭它的网络随意被黑客攻击、如果欧洲任凭它的主权债务被人要挟,那就只有放下武器、俯首帖耳地叩首投降。

 在碳税问题上是否欧洲办事过于天真了?

 Bernard Carayon:我不觉得欧盟在航空碳税问题上在枪筒上插了鲜花。(la fleur au fusil) 不能说美国和中国抵制航空碳税,欧洲就做错了。抵制碳税的抗争不意味着欧洲发起了一场不正义的“战争”。欧洲必须坚持他的价值。欧洲公民和公共舆论越来越意识到我们需要生活在一个更加平和、能够受到更多保护的环境之中。

 您很清楚欧洲前景暗淡,购买力下降、失业严重。享受更多的保护是否会与敏感的贸易保护主义混为一谈?

 Bernard Carayon:大家都很清楚。1938年时,多国的民主在慕尼黑投降了。如果欧洲现在集体投降,今后10到20年中,它丢失的将不是几千个工作岗位,它将丢失几万甚至百万个工作岗位。如果欧洲今天服输投降,它将丢失一切。如果欧洲当今政治强硬起来的话,他将来会赢来意想不到的东西。在欧洲境内,大家总喜欢谈论欧洲。那么谈就要付诸行动,共同行动起来建立一个齐心合力、同心同德的欧洲。欧洲人总是缓慢地构建起他们的大陆板块,这一次如果再不齐心,后果不堪设想。我最后所需重复的是,欧洲再也不能向全球一体化的恶风敞开其屏藩。如果欧洲情愿损兵折将的话,它将只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屈xi膝投降。

 3月9日,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马丁∙里德加德(Martin Lidegaard)在布鲁塞尔表示,尽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台措施抵制欧盟对航空业征收碳排放税,欧盟“仍将坚实施这一政策”。

 里德加德当天在参加欧盟环境部长会前对媒体作上述表态。他说,在国际社会就碳排放问题形成统一政策之前,欧盟都将坚定不移的推行自身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法国媒体还担心,印度如果效仿中国搁置此前的订单、俄国如果取消4架A380空客订单的话,空客将蒙受巨额经济损失。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