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巴黎“艺术与审查在中国对抗”专场晚会纪实

发表时间:

法国声援刘晓波委员会4月17日傍晚在巴黎网球博物馆举办『艺术与审查在中国对抗』专场朗诵会与讨论会。被朗诵的几部作品的主人许多都不在现场,刘晓波仍然被关押在中国的监狱,胡佳虽然出了狱,但仍然没有自由,艾未未目前也受到严密地控制,刘洪斌在英国,北岛也在远方,但是,他们的作品却激动着现场的每个听众的心。 

广告

法国汉学家白夏在晚会上向在座的听众介绍了中国从屈原以降存在着的那种敢于反抗的文学传统。白夏随后以柔性的语调朗诵了朦胧诗代表诗人北岛的译作『回答』:这首写于70年代中国文革时代的作品被视为是当时苦闷的一代中国人的“天问”,其中的诗句“高贵是高贵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以及“告诉你,世界,我不相信”表示出对当权者的蔑视,成为一时脍炙人口的佳句。这首诗中文原作力度很大,用法语朗诵译作,很难想象会表达出原作的力量,但白夏的朗诵徐徐而来,别具一格,引起在场的观众深深的共鸣。

最能让现场观众惊心动魄的是旅居巴黎的画家马德升用法语朗诵的长诗“自由”,诗句短促、铿锵,以不断循环往复的手法突出“自由”,自由在哪里,自由在海中,在大地,在每个人的口中,到处都是自由的颜色,到处都是自由的形状。但是,在场的人感到,人们却是多么地需要自由啊。

旅居法国的另外一位“星星画展”时代出名的画家王克平向记者表示,中国人为了言论表达的自由,好几代人都在争取。从延安整风开始,知识分子和艺术家都在争取自由。几十年过去了,这个目的还没有达到。而且现在问题越来越严重了。王克平认为,艾未未是以艺术对抗政治审查的代表性人物。他仅仅因为发表言论,就失踪了八十多天。而刘晓波是一位主张非暴力的人士,中国政府应该容忍这些和平的异议人士。王克平但愿相信,“也许很快,他们这些人会很快出来发挥作用”。

法国汉学家侯志明向记者介绍了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一场活动。她说,“我们今天组织这个活动就是要把艾未未作品和中国国内人的奋斗联系在一起。因为现在在巴黎的网球博物馆正在举办艾未未的画作、纪录片和摄影展览。艾未未在西方起的作用非常之大,他的艺术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尊敬。但艾未未面临的情况却很可怕。他去年被抓,在监狱里呆了几个月,现在也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自由。还不能出国,不能专心地工作,不能跟朋友接触。所以,我们在巴黎的10个最大的以维护人权为主旨的非政府组织就打算利用这个机会,为中国的异议人士呼吁,最重要的组织者就是刘晓波委员会。建立刘晓波委员会的原因,就是现在全世界唯有一个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人在坐牢。全世界没有第二例。所以,刘晓波应该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们应该为他呼吁。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人在监狱里坐牢,和平奖与坐牢这两个概念是不能放在一起的。虽然这种情况曾经发生过,我们记得,昂山素季在二十多年的时间没有得到自由,但是,我们认为,现在在二十一世纪不可能再发生这种现象。我们目前走的路是一个很长的路,很辛苦的路,但我们不能放弃奋斗。我们不能让刘晓波被忘记,我们也不愿意停止翻译刘晓波的著作。向世人转达他的以和平理性的方式改变中国的愿望。刘晓波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中国人苏醒。他呼吁中国人要自尊地去生活,要去争取他们每个人应得的自由。他说,你们现在只不过是活着而已,而不是站着生活。我们觉得刘晓波应该让每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因为有这么一个人,为了大家将来的自由,为了大家的幸福,去牺牲自己,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侯志明还表示,刘晓波委员会也没有忘记胡佳,胡佳蹲了几年监狱,出狱后也没有活动的自由,晚会上,一名法国大学教授朗读了胡佳在得到萨哈诺夫奖之后,写给欧洲议会的一份信。

晚会上还以放电影的形式展出了流亡巴黎的画家高原的画作,高原向听众们介绍自己的画作,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兴趣,听众席上时时发出笑声。晚会最后在自由讨论中结束。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