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

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参与环保监督政府

发表时间:

中国著名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每年都公布中国环境绿皮书,对本年度中国环境状况做一个总结,绿皮书由自然之友编写,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至今已连续出版七年。据新京报报道,新发布的《2012年中国环境绿皮书》中对全国省会及直辖市城市空气质量进行了排名,数据来自环保部每日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环境与发展
环境与发展 RFI
广告

公众微博参与PM2.5值催生一场民间环保风暴

全国31个省会及直辖市中,倒数三位分别是兰州、乌鲁木齐和北京。北京的排名在2008年和2009年为28位,2010年和2011年为29位。其他直辖市中,天津的排名从2010年的25位上升至17位,重庆从2010年的20位上升至去年的16位,上海基本保持在12位。该报告还梳理了2011年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包括康菲溢油污染与渤海生态灾难、大连PX项目事件等。分析认为,此类事件大多表现为各方当事人在污染事件发生后“找后账”,是一种被动的参与模式。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等城市的公众通过微博参与大气PM2.5颗粒物自测等行动,催生了一场“民间环保风暴”。自然之友理事长杨东平称,进一步健全环境管理制度、改变制定经济决策中的“事后被动参与”的初级状态,是推动强“源头治理”环境管理的必由之路。政府有关部门在做好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同时,依法健全和强化环评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等,完善“预防为主”的环境管理模式,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绿色公民”在成长

根据环境绿皮书的报告,去年中国各类环境问题继续处于爆发期,但来自公众的行为成为环保领域的一大亮点。自然之友理事长杨东平将之称为“绿色公民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逐渐成为了一个显著的潮流,这有可能成为今后中国环境改善最重要的动力。”

与此同时自然之友还发布了“2011公众参与环保十大事件”。全民关注大气PM2.5污染、南京梧桐树护绿行动、公众要求渤海溢油事故责任方道歉等入选。绿皮书作者之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敬表示,环境信息公开已有3年,但企业相对政府信息公开严重滞后,应该对企业设置更多强制性的公开义务,特别是在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方面。

网民微博披露:皮革废料做胶囊曾获专利

工业皮革废料制作药用胶囊事件被曝光后,最近有中国网友发微博指出,其实,皮革废料制作明胶的事情21年前就已经如此,这一技术还得到了国家专利。这也是普通网民监督政府的例子。这位叫赵勇的网友还在网上贴了专利局的链接。经济网记者打开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检索界面,按照上述的专利号查到了一条名为“ 铬鞣皮废料酶法制备食用明胶的工艺方法”的发明专利。在申请公开说明中显示,该专利的申请日期为1991年9月,公开日期为1992年3月,距今已经21 年。这些信息与微博中所述信息一致。

对此,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国际先进水平食用明胶对铬的限量要求为1mg/kg,中国的标准明显低于国际水平,正是这一原因,中国并没有对皮革废料中的铬成分给予更多的限制。
有网友问,授权专利后,如果发现专利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新标准出台,是否对原有工艺要复查,并向社会公布呢?河北省知识产权局一名工作人员答复记者:知识产权授权之后,没有复审程序。但是专利有一定的期限,过了期限可以失效。

“科技创新”有时也会害人

有网友评论称,废皮料制备食用明胶和当初三聚氰胺的出现何其相似,在当初认知水平和技术水平下,都被称作是“科技创新”,但是随着技术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其中的危害却没能及时发现,更没有去纠正,直到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