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中国企业也难逃外迁命运

发表时间:

一向以廉价劳动力著称的中国市场,就在数年前还始终受到欧美企业的觊觎:为赚取更多利润,欧美厂家纷纷将制作工厂迁址至中国的某地 。然而如今,时过境迁。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中国早已今非昔比。在中国,由于成本的上升,导致了一种反向运动:中国企业开始了外迁活动。一些大型中国企业瞄准了更加廉价的市场,将生产基地迁往埃塞俄比亚、印尼和埃及。

广告

本台法语部的一篇报道指出,中国企业外迁的主要原因与本土职工工资的上涨和经营成本的增加密切相关。这些企业试图通过外迁到生活水平更低的国家,以达到赚取利润的目的。因此,他们将目光转向非洲,在埃塞俄比亚等国安营扎寨。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当地生产皮革的优势,令埃塞俄比亚成为吸引制鞋厂家落足、生产、随后将产品销往欧美国家的理想之地。上海一家高科技集团准备将部分产品的生产基地转往印尼;中国一家服装集团在埃及塞得港自由贸易区从事贸易活动,他们出口廉价的服装产品,这些产品标出的标签是《埃及制造》,而不是《中国制造》。

中国企业外迁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使产品更加接近消费者。中国长城汽车在保加利亚开辟生产线,目的是为了进军欧洲市场;能源公司-福能集团之所以选择法国中部地区的夏多丹为生产基地,绝非因其劳力低廉,而是出于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铁路运输的考虑。

近年来,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每年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导致许多企业利润急速减少,一些企业家开始从海外寻找出路,到那些过去从未想象过的一些国家寻找新的生产基地。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近年来欧美经济疲软,中国整体出口订单下滑,加上中国国内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不断攀升,中小企业不堪重负,导致许多制造企业将工厂搬到成本较低的地区经营,时常有工厂搬迁。尤其是上海和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地,依靠人海战术制造廉价商品发展起制造业,但是,随着劳动和企业营运成本持续高涨,利润不断被削减、或停产、或缩小规模、或转移向内地甚至迁至海外。

然而,以转移企业来回避问题的做法是否真的就会一好百好了呢?将企业转移至海外的企业家们很快便会发现,虽然发展中东道国拥有不可否认的成本优势,然而,将生产基地迁往该国却会遇到许多不测;例如,在那些人力和土地成本比较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其国内市场规模小、经济总量较小、宏观经济稳定性较差。这不仅涉及到所在国本币会遭遇经常性贬值的风险,其实也加大了政治性和商业性风险的可能。第二,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较差、交通状况不佳,也很难找到生产配件的厂家。

在内地范围迁移企业也并非易事。企业外迁带来一系列问题与隐忧,深圳近年不断呈增长趋势的工人集体诉求行为,便是有力的证明。企业外迁之下,员工必然面临着离职或随厂迁移的选择,因此引发的劳资纠纷,是近年深圳劳资矛盾的主因之一。

面对企业外迁的局面,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如何维持产业生态的活力和稳定,减少动荡和波动,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是十分急迫的难题。如果政府当局不采取有效的举措,将可能出现更严重的产业空心化问题。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