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人与社会

资深影评人梁志远谈电影与社会

发表时间:

电影是艺术,是梦,也是人与社会的折影。刚刚闭幕的第65届嘎纳电影节,有不少电影折射出社会问题,比如摘走金棕榈大奖的影片《爱》、获最佳男主角奖的影片《狩猎》、获最佳女主角奖的影片《山丘之外》等等。本次《人与社会》节目要为您播出对资深影评人梁志远先生的专访。梁志远先生定居巴黎,今年是他第17次参加嘎纳电影节。我们采访的时间是在金棕榈大奖揭晓前夕,地点是在嘎纳老城区的教堂傍边。 

摘走金棕榈大奖的《爱》片导演麦克-哈内克和女主角艾玛纽-丽娃(左) 及男主角让-路易-坦蒂尼昂 (右) 2012年5月27日嘎纳
摘走金棕榈大奖的《爱》片导演麦克-哈内克和女主角艾玛纽-丽娃(左) 及男主角让-路易-坦蒂尼昂 (右) 2012年5月27日嘎纳 Reuters/路透社
广告

RFI:喜欢哪几部片子?

梁志远:我个人喜欢奥地利那部法国片《爱》,导演是麦克-哈内克。当然我也蛮喜欢《山丘之外》,一个罗马尼亚的片子,是有点反宗教的一部电影。我觉得丹麦那部《狩猎》其实很有趣,导演是丹麦导演托马斯-凡特伯格。这部片子讲到很多层面,它的主题叫狩猎,其实在讲丹麦一个狩猎的小城市,里面扯上里一些小孩被性侵的一些状况。但是,他问题就讲到小孩:其实现今的一些小孩,因为都太早熟了,所以说,所有的家长都觉得所有小孩是不会撒谎的。 但事实上是所有的小孩都会撒谎。就连小孩对一些事情不满,就随便讲一些话,就造成这样的一个状况。我觉得这部片子探讨问题还蛮多的。法国这边的影评人对这部电影的看法,有赞成的一方,也有批评的一方,但国际的评审观点,对它的评价算是蛮好的。

RFI:为何喜欢《爱》这部片子?

梁志远:因为这部片子讲的爱其实是没有限制的。因为你爱一个人的话,你就是完全没有条件的。电影讲的是一对老夫妻,妻子因为中风,治疗不当,然后又再度中 风。她如果再活下去,就只是在痛苦。电影非常细腻地描写她丈夫,也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如何照顾太太。因为他太太不喜欢在医院里死掉,她宁愿在家里。这是法国一个现象,就是说你可以请看护,然后在家里度过晚年,护士会每天来照顾。但是,他也探讨到一个社会的问题,因为其中一个片段讲,他为什么会把一个看护辞掉, 他也探讨法国一些医疗的一些状况,因为我个人有亲身体验,就是说,有个法国朋友,他妈妈,因为癌症扩散到脑,已经无法医疗了,只有让她回家度过最后的6个月。在6个月中,他们一直在换看护。这部电影中的看护都是法国人,但我们那时的现象是,他们都找一些非洲人、阿拉伯人,法国人很少来当看护。在法国,24小时看护的护士,都是找外国人。电影里探讨看护问题,几乎都是法国人,他们其实都是懂得医理的基本常识,不然没办法照顾快要临终的病人。但事实上的现象是,这种机构聘请的看护都是黑人,这是不是牵扯到一些种族问题?24小时的看护工作特别累,为什么事实现象,用的都是外国人?都是黑人和阿拉伯人,法国人很少。电影里是法国人,但是他也讲到,外族人的医疗专业知识不够,还是可以把你开除。

RFI:电影里看护被辞掉,是为什么?

梁志远:因为看护没有专业道德,他太太已经到临终了,而且已经中风两次,看护帮她梳头还要让她照镜子。一个已经病到病危的人,她会想到要照镜子吗?这是医学知识问题。电影里只提到这个问题,但一定还有其他陆陆续续的问题出来,才会把他开除。可以感觉有状况…。看护拿镜子给他妻子看的时候,她非常惊讶,就是一直不想面对镜子,就是要躲开,但问题是,她已经中风到那个样,怎么躲?左边和右边全都瘫痪了……。 这部片子是非常细腻的在弄。他们已经老夫老妻了,老先生要照顾他的老妻子,已经到病危。那些细腻的生活状况,他看顾的状况,他对她的一些细腻的照顾,相处的一些问题,还牵扯到女儿的生活,跟家里的生活,老夫老妻的生活,一些生活的交集。这是一部很细腻,很感人的片子。

RFI:饰演女儿的法国大明星伊莎贝尔-于佩尔,在这部片里表现怎样?

梁志远:伊莎贝尔-于佩尔为什么接这个角色?其实这个角色根本不需要她来演。 找一个法国年纪差不多的女影星都可以演得很称职,因为这个角色没什么挑战性。但是,伊莎贝尔-于佩尔是导演迈克-哈内克的灵感女神女星,她就是《钢琴教师》(同一导演)的最佳女主角。所以说,迈克-哈内克会想,由她来插一脚,会让人觉得这部片子会更高一层。片中饰演老先生的是法国一个很资深的演员,是当年金棕榈奖的作品《男欢女爱》(Un homme et une femme)的男主角让-路易-坦蒂尼昂。然后女主角,演病危中风的这个老演员,就是当年亚伦-雷奈的经典剧作《广岛之恋》的女主角。她在角色的揣摩上,真是让人非常的感动。真是把一个中风的老女人,讲话都快讲不出来,发音都发不出来的现象,演的太深刻了!但她在没有中风之前,声音会让人想到当年她在《广岛之恋》时的声音。

RFI:这次影展中的女主角,你认为演得最好的是哪一位?

梁志远:如果我个人给最佳女主角,当然就是给阿曼纽-丽娃(Emmanuelle-Riva),她在《爱》这部片中,饰演已经快临终病危的老太太。但是,我觉得奥地利影片《仙境》里面,那个去非洲渡假找求性欢爱的中年女人也演的非常好。因为她是一个长得肥胖,非常平庸的女人,但她就是要追求性爱,跟黑人上床,一些细腻的戏,都演的非常好。

RFI:假如由你来评,你最喜欢哪一位男主角?

梁志远:男主角,我个人非常喜欢《锈与骨》这部片的男主角,他是比利时一个演技非常内敛的男演员,叫做马提亚斯•修奈尔特(Matthias Schoenaerts)。他之前演过一部片子叫做《牛头》,也是一个非常内心的戏,须要有粗旷、强壮的肢体。他曾经为那部片子增胖了20公斤,排练身体。然后到现在这部《锈与骨》的时候,他又把体重减了下来。还可以看出他非常粗旷的外形,但在这部片子里面,他有非常内心的表现一面。

RFI:这部片子刚开始时,他演得好像情感特别粗糙……

梁志远:关键他的角色就是这个样子!他这个人物角色就是要让人感觉像粗糙,但是他还是有内心细腻的一面,不然他为什么会去这么样细腻地照顾这个残疾的女人呢!其实这个电影的女星,大家一开始说她的角色,挑战性蛮高的。其实那是现在电脑技术问题。不然在这部片子中,她的角色不会演得这么写真。在我来讲,她只是称职的演出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部片的女主角就是当时那部《玫瑰人生》(La môme)的女主角。在这部《玫瑰人生|》当中,她演当时法国最有名的香颂女歌手艾迪特-皮亚芙。她是因为这个角色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一炮而红的。不然,她之前演得角色都是花瓶角色。

RFI:这次有很多大导演,他们手法有什么突破吗?

梁志远: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纪,因为电脑科技,还有最近的整个经济现象,所以很多导演不是在个人意识形态上找出另一种电影风格:像法国在90年代非常被看好的一个导演里奥-卡霍(雷奥•卡拉克斯Leos Carax),他的《多面车行》(Holy Motors),算是一个非常特别、非常有创意的电影;像加拿大导演大卫-克伦堡(David Cronenberg)的电影《大都会》是非常有前卫性的片子,探讨很多社会层面跟经济层面。这部电影跟他早期风格非常不一样;像伊朗曾经拿过金棕榈奖的大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Abbas Kiarostami),他之前到意大利去拍了一部意大利片,这一次他到日本去拍一部非常日本的电影,但这是一部没有起头,也没有结尾的片子,讲的是人生很无奈的一面,故事探讨的是日本学生做妓女,其实也是一个现代的现象,因为现在年轻的学生,为了赚学费,就去当高级妓女。这是一个社会现象。

RFI:俄罗斯导演谢尔盖-罗兹尼撒的《雾林寒战》,有评论说是“另类”,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梁志远:其实“另类”我倒不觉得,但是我倒觉得他在编导手法上,在对时光、时间的掌控上,算是非常独到,而且是非常纯熟的编导手法。剧情讲的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探讨很多人性的一面。他在编导上有什么独到之处,需要再深入分析。因为他一直在森林里,然后又有雾。大自然的现象跟雾的现象,其实有很多象征主义的一些东西。

《多面车行》让人做梦

梁志远:说实话,电影就是让人家做梦,让人家去想象。有一部法国片,就是里欧-卡霍(Leos Carax)的那部《多面车行》(Holy Motors),一开始就让男主角在超长大型轿车里面,一直在换角色,他到底在干麻?这部片子到底要讲什么?其实他讲的就是“人生百面”。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幻想说:我可以去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他让你跟着他所有换角色的方式,一直到最后,加入很多电影编导的手法,都是蛮有特色的。然后,就是说,为什么不能?反正电影就是让人家做梦嘛!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