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时事观察

中国逾九成民意反对推迟退休年龄

发表时间:

就在西方国家纷纷提高退休年龄的时候,中国最近也就推迟退休年龄展开社会咨询,但官方《人民日报》日前公布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91.5%的受询者表示反对退休年龄推迟。

中国农民工。随着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劳动力也渐渐短缺
中国农民工。随着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劳动力也渐渐短缺 图片:Reuters/ David Gray
广告

随着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加上社保制度滞后、养老保险金库收支不平衡,尤其社保体制存在诸多不公平,这一切已成中国未来经社发展的重大难题。谁来养活中国?这个问题不得不摆到政府的台面上来了。

中国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认为,推迟退休年龄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政府打算今年下半年启动有关退休年龄政策研究,并在社会咨询的基础上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据人保部说,政府将建议男性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0岁延长到65岁,女性退休年龄从目前的50岁延长到55岁。人保部官员透露,人口老龄化、社保基金压力以及就业劳动力不足等方面因素,促使政府考虑退休年龄政策改革。

大约在5年前,上海市就曾在部分行业试点过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当时上海市因每年要拿出100多亿元进行补贴,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试点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据说并未遭到抵制,当时有关部门对试点进行的调查显示,有7成多的涉及人员赞成。

按照中国现行管理体制,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职工年满50岁(女干部满年55岁)即可办理退休。中国这个现行退休年龄政策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制订的,至今已近40年,当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在50岁左右,现在已超过70岁。此外,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也已逾30年,导致青年人比例逐年下降,至2009年比例已下降到不足1/5。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预测数据,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在社会保障方面,如果从1984年开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算起,至 1999年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2002年建立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国具社会规模的社保制度的建立也只不过是最近十几二十年的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些政策越来越难以适应中国社会的现实。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所谓“退休金双轨制”,有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个人无须缴纳社保,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单位和职工本人按照整个工龄以总的工资的20%比例来缴纳。

这种“双轨制”导致了社会福利的不平等。一方面是政府公务员一辈子不缴社保退休金,却可以享受较高的退休待遇;而社企职工要“缴费”才能有退休金。由政府来替公务员退休金买单,不仅缺乏社会公正,也加大了公共财政的压力。仅2010年政府向退休公务员的财政转移支付就达218亿元人民币,达GDP的5.4%;而近年包括退休在内福利制度的巨大不平等更导致民众普遍的不满。中国社保制度理论上涵盖全民,但实际上与全民概念距离还很远,譬如农村居民只有合作医疗制度。直到目前为止,中国社保缴费期限在相关法律中并无明确规定,更不要说社保福利方面存在的不平等。许多批评人士认为,不解决社保制本身的公平正义,光靠提高退休年龄是不足以解决此类社会问题的。

另外,多数民意对推迟退休年龄持反对立场,也有特定的历史原因。由于上世纪末经改启动初期,大批国企整改关并或破产,从1998年至2001年三年间,国企职工从286万下迅猛下降到233万,下降率达24.4%,当时离退休人口由115万升到119万。这些下岗职工承担了国企改革的代价,如今盼来了退休,要他们再多熬四五年,他们认为不合理,感到委屈。

中国人保部解释说,退休年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保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

其实中国的社保问题否简单地用这种经社发展的自然趋势来解释,是值得思考的。中国的真正问题是,当老龄化社会到来的时候,中国社会本身尚没有一个完善的社保体制,或者说这个体制仍在草创阶段,其未来可持续性也没有充分的设想和规划。

中国政府眼下考虑提高退休年龄,主要着眼点仅仅是社会老龄化给社会保障的财务造成直接冲击。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及人口寿命延长,养老金支付压力逐渐加大,实现收支平衡越来越困难,养老保险在个人账户与实际支出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据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说,2010年社保基金亏缺近68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增加100%。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披露的研究结果显示,全国已有将近一半的省份当期收不抵支,只能靠财政补贴才能保住当期养老金的发放。郑秉文认为,按此下去,财政补贴变成硬性,政府填“缺口”的代价就太大了。他指出,退休年龄作为一项重要参数,它的高低对养老金制度有很大影响,因此推迟退休年龄不失为弥补养老金缺口的一个途径。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高峰期。一般来说,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联合国传统标准),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新标准),就是“老龄化社会”了;而这个比例超过14%则是真正迈入“老龄社会”了。资料来源显示,中国在2001年就已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了,至2005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6%。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据说法国用了115年,英国用了47年,德国用了40年,日本只用了24年。两年前一些专家根据联合国人口统计数据推测,中国将在2024年或2026年前后进入老龄社会,速度与日本大体相同。2010年,中国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就称,到2035年中国将出现2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同年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而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老龄人比例现已上升到占人口总数的14%,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

一些中国专家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未来养老负担会越来越重,一味靠国家财政填补养老金亏空是不可能的,长此下去,养老保险制度未来的可持续性将难以预期。为此一些专家提出中国社保体制应考虑“顶层设计”的建议。据他们解释,除来自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养老补贴外,养老保障可分为四大支柱:第一支柱是来自企业雇主和雇员双方缴费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来自企业雇主和雇员双方缴费的企业年金制度;第三支柱是来自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市场的提供;第四支柱是来自个人的其他家庭养老资源,例如银行存款,或经营性资产收入(房屋出租)以及子女馈赠和遗产,等等。

中国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中国养老保险压力目前主要集中在第一支柱上,所以社会保障制度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尽管近年来国家承担了很大的养老责任,但社会不满的声音却同步增长,呼声一年比一年高。中国一些专家甚至主张社保基金市场化,也就是靠投资收益来提高基金的长期支付能力。这一点似乎得到政府支持。今年3月,中国政府已批准试点项目,允许部分地方政府将养老金委托给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这意味着,数额庞大的地方养老金可能由此进入股市和投资市场。在一个腐败丛生,管理缺乏透明度的国家体制下,能否保障社保基金的真正用途,老百姓和许多维权人士都表示怀疑。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