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默克尔的教育共和国

发表时间:

德国对中国大学生的吸引力逐年扩大。据官方最新数据,几乎每十个留学生中就有一个是中国留学生。欧盟特别是东欧国家来德国求学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德国的教育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它有什么优势? 

广告

不光中国的孔夫子重视教育,德国也是个重视教育的民族。它不仅重视音乐、哲学、历史等人文科学,而且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的教育。2008年,默克尔总理甚至呼吁要把德国建成教育共和国,让每个人都有进入社会和升迁的机会,可见教育也是国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由于历史渊源,德国的教育系统比较复杂。但这有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择难度不同的学业。在完成十年中小学学业后,学生可选择职业学校或双轨制教育来学会一门职业。这类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企业劳动时间会占教育期的1/3到1/2,而且有的还会要求学生参加不同企业不同地点的劳动,以便熟悉工作流程。学业结束后,学生一般都能马上胜任工作。

在完成十二到十三年的小学加高级中学毕业后,即取得了Abitur后,学生就获得了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资格。德国各种高校有400多所,其中大学有120多所。高校虽然由各州自己管理,但学制基本相同。以前有硕士博士两级制和国家考试制。但近年来,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开始普遍实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制。国家考试制则依然保留。但必须通过国家考试的只有少数专业,如教师职务、法学和医学等。其它专业大都由高校自己举办考试并颁发结业证书。

自2005/2006年以来,德国政府启动了“精英计划”,以加强高校的竞争,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今年有11所大学因创新精神和教学高质量等荣获精英大学头衔,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海德堡大学、德累斯顿大学等都在此列。它们会得到更多经费,以开展尖端科研和尖端教学。

德国高校现有200多万注册学生,其中大约10%来自国外。与中国大学毕业生每年就有600多万相比,德国的数据显得很渺小。但教育成功与否,光靠毕业文凭并不能说明问题。德国大学生一般要实习两到三次。高校与业界有多方联系,常会聘请行家里手甚至外国专家前来授课,以促进学生与业界的交流。业界对毕业生能力多有不满的话,也会通过教育部门和媒体要求改革,使教育界不至于闭门造车。因此,德国高校毕业生有基础扎实且工作能力强的好名声。德国的文凭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再者,德国是个重视个性的社会。高校教育也十分重视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德国设有名目众多的奖学金,以嘉奖表现优秀的学生。有才能的学生容易脱颖而出并受到社会重用。这反过来也促进了德国家庭重视培养后代才能的风气。

近年来,德国不断推出新的国际经济、文化、理工专业,并加大了英语授课的份量,因此吸引了不少外国人来德求学。德国社会环境稳定,科研水平较高,再加上国立大学收费不高,这些对重视教育的中国家庭来说都很有吸引力。不过,学费低廉也部分造成了大学人满为患的现状,学生们常常得不到细致的指导,有一种大海里游泳的感觉。因此,有钱的家庭送孩子上私立高校的越来越多。再者,国立高校虽然收费不高,但收费还是有所增加,从而加大了穷人的孩子上学的难度。贫富差距在教育界还在扩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