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围绕两岸关系性质与定位的争议

发表时间:

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关系的性质一直是双方争议的焦点。台湾方面,先后有李登辉的“特殊的两国关系“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以及马英九的“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台海现状”说法等。北京方面,虽然中共一直声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面对两岸分裂的现实,北京也只能以所谓“九二共识”来暂时回避主权问题。现在,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又拋出“两岸一国”的提法,引起海峡两岸不同的反响。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7月28日在哈尔滨开幕, 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致词时, 提出“一个中国框架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 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针对贾庆林拋出“两岸一国”的说法,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副执行长、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陈一新发言表示,此说法恐怕会在台湾社会引发极大争议。他说,“两岸一国”说让其中的弹性解释空间大为减少;而且朝向国家重新建构说法,在台可能引起更大争议。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言人刘德勋也回应说: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台海现状。他指出,两岸应透过制度化协商及交流,建构两岸和平发展的关係;两岸应搁置争议,就两岸人民权益相关的议题及交流所衍生的问题,务实协商。

据中央社报道,两岸学者今天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针对政治对话协商议题交锋。大陆学者认为,不能因选举考量而拒绝政治对话;台湾与会者说,唯有大陆民主化,才能启动政治商谈。中国大陆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志怀说,两岸和平要制度化,就须启动政治协商。台湾不应迴避政治对话,国民党不能老说“谈此问题,就会丢失政权”,“如果只看到选票,就没法向历史交代”。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表示,台湾老提国际空间、安全顾虑,有解决问题的需求,却又不进入政治协商的过程,或不进入解决问题的程序。他说,台湾未来解决问题强烈需求,会转化为倒逼机制,推动进入两岸政治协商。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赵春山指出,首先,两岸政治定位应正视现实,建立在法治基础上。在台湾一切必须依法依宪。第二,两岸须先有共同“安全”观点,才能建立军事互信措施,这包括军事、经济、文化安全。对台湾而言,若无法满足安全需求,两岸想建立军事互信机制机率微乎其微。第三,面对全球化衝击和多边主义潮流,应以新思维建构两岸在国际社会新关系。第四,要共建文化价值,两岸有共同想法、思维,心理距离才会缩短。

台北市议员秦慧珠说,虽然有人说两岸政治商谈愈快愈好,但为何马英九总统之前触及和平协议说法,选情就面临紧绷,这可值得学者好好深思研究台湾民意所向。她说,要启动政治商谈,两岸必须处于民主状态、对等状态;大陆还没有民主化之前,要谈政治问题,非常困难,她说:“我们愿意耐心等待大陆迈向民主化过程”。

民进党方面,前不久,民进党成立了中国事务部,前台南市长、立委许添财7月26日表示,和平是最基本的前提也是目标。至于名称使用“中国”或“大陆”?许添财认为,争名称没有意义。他说,民进党使用“中国”,代表其立场和马英九说的“互不否定”不同,因为“互不否定”的另一面就是“互不承认”,而民进党目前政策是积极承认中国。许添财表示,使用“大陆”,等于向国际表态是“一国两区”,民进党人看来,这是划地自限、自我矮化的说法。从名称差异,就凸显了民进党与国民党在两岸问题上最大不同的地方。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