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

为亲北京立法会候选人造势香港左报《新晚报》起死回生

香港左报阵营之一的《新晚报》,在停刊15年后于今天20日复刊,免费向读者派发。复刊的目的,显然是为了下个月参与立法会选举的亲北京候选人造势。

香港左报《新晚报》起死回生
香港左报《新晚报》起死回生
广告

立法会9月9日即将举行立法会选举,由于亲北京的建制派与泛民主派的竞争激烈,为了加强宣传,在1997年7月香港回归后不久即告关门大吉的《新晚报》,在今天起死回生。

属于另一份左报《大公报》旗下的《新晚报》,20日开始每个上班日从下午5点到7点在香港100个指定地点派发,包括香港的地铁站。该报发言人说,报纸的内容将注重关于香港民生的议题。

浸会大学传播系学者杜耀明表示,在8月份发行一份新报纸并非是明智之举,尤其是免费报纸最大的读者群是学生,而学生在8月份都在放暑假之中,所以这份报纸的市场目标显然不是学生。

《新晚报》将会是香港唯一的晚报。属于《苹果日报》的《爽报》一度是一天早、晚免费各派一次,但从3月开始,《爽报》的晚报版已停止派发。

《新晚报》的任务虽然摆明是为了亲北京的候选人造势,但不少学者都怀疑有关的成效,因为香港人习惯在早上看报纸,而且早报与晚报的时间相差不大,不可能增加多少新的内容,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

据香港《信报》较早前报道,《新晚报》这次复刊,据称金主包括一位来自深圳的黄姓商人。虽然该报停办已15年之久,但它在政府的报刊注册和公司注册仍然存在,而它目前在报业公会仍有派代表陈永平担任委员。公司注册处的登记册显示,除了1965年登记的「新晚报有限公司」之外,上月下旬突然有四所同以该报名称命名的公司新登记,包括上月23日成立的「新晚报出版有限公司」、「新晚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晚报发行有限公司」和上月31日成立的「新晚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四间新公司的注册地址同位于中环美国银行中心的一个单位,全部都只有一名叫做相坤的董事。

香港人对《新晚报》最为熟悉一事,乃该报总编辑罗孚因被指为美国充当间谍而被北京当局在1983年判处10年徒刑。罗孚结束刑期后回港定居,但一直对事件语焉不详,直至去年由他口述而由儿子执笔的《我的父亲──一个报人、“间谍”、作家的故事》一书出版,才首次详细记载事件的来龙去脉。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