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中国推动德国高校国际化

发表时间:

德国高校里,来自中国的大学生和科研人员每年都在增加。德国最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是中国留学生。德国高校里的外国科研人员也是中国来的最多。此外,在有资金资助的德国逗留中,中国科研人员所占比例也是最高。俄国的占了第二位。根据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和德国高校信息系统属下的高校研究学院(HIS-HF)共同完成的报告,德国高校的国际化主要靠中国留学生和科研人员的兴趣来推动。

广告

中国走向全球的发展趋势也体现在中国的高校政策上。根据中国2010年教育改革计划,中国高校到2020年的国际化首次成为高校工作重点。不过,中国大学生的移动性此前便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据德国《世界报》报道,在全球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占了16%。

在全球接待外国留学生排名榜上,德国排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之后,名列第四。与这些英语国家不同的是,德国大学生出国留学的也很多。2009年,德国有11万多名大学生出国求学。因此,德国大学生的移动性并不低。反过来,德国高校改革以及一些专业国际化甚至专门对外招生也为德国吸纳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2011年,留学生在德国的数量首次超过了25万。留学生在德国高校所占比重由此达到了11.4%。其中,中国留学生高居榜首,为2万2千多人,排名第二的俄国留学生还不到中国的一半,只有1万人。排名第三的保加利亚和第四名波兰则各有7千多人。不过,德国的外国留学生虽然有1/3是来自亚洲,但有一半是来自欧洲。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魅力由此可略见一斑。

据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的消息,德国与中国高校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750个高校双边合作项目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带到了德国。德国人还发现,中国人对实际应用科学的兴趣特别高。中国来德留学生有40%选择的是工程方面的学科。德国大学生作同样选择的则只有20%。另外,中国人学习成功的比较多。在2010年学士毕业统计时,人们发现,中国留学生半途而废的只有25%,德国本土学生则有28%。还有,中国留学生常常能提前完成学业。

中国留学生选择德国,一是因为德国的学费和生活费比较低,二是德国经济界在中国的强大阵营给中国留学生带来了就业前景。当然,来西方国家镀金,总体而言,还是有利于回国后就业的。不过,现在镀金也不是中国朝西方这一单行道了。《法兰克福汇报》等多份媒体都已报道说,由于德中经济交往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寻找在中国读过书、对中国有所了解的员工。

德国大学生对中国的兴趣也在逐年增强。2010年还只有4800名德国大学生启程前往中国求学,到2011年时已增加到5300名。不过,德中政府磋商会议达成一致,德方这一数据还要猛增,到2015年时,德国在华留学生最好能达到2万人。

要达到这么高的数据并不容易。但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中国部负责人阿尔贝斯预言说:“这个数据几乎肯定能够达到,因为德国大学生对中国的兴趣一直在增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