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在中国,丑闻随法拉利汽车而来

发表时间:

法国各全国性大报周四关注多个中国政治经济话题:《解放报》和《世界报》分别就中共18大召开前夕,原被看作是胡锦涛心腹的令计划卸任中央办公室主任职务发表文章;《费加罗报》经济版和财经报刊《回声报》则关心欧洲联盟与中国企业围绕太阳能电池板展开的贸易战;《回声报》也特别发表长篇报道,介绍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近期与法国信托局签署的投资合作项目。

广告

在中国,法拉利是不吉祥的兆头

原中央办公室主任令计划可能因为儿子令古的法拉利车祸事件而失去在中共18大上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希望。《解放报》和《世界报》不约而同地从导致令计划之子死亡的法拉利汽车入手。《解放报》驻京记者格朗热罗的文章以“一辆法拉利汽车烧毁了党的一颗星”为题,指出,几天来,一个普通的社会新闻导致了中国共产党一颗正在上升的明星的陨落。令计划是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左膀右臂。文章介绍说,围绕今年3月18日北京四环路上一桩法拉利汽车车祸的谜团上周云开雾散。香港《南华早报》披露,死者不是别人,而是令计划之子。文章就此指出,中国掌握权力的人虽然有不少特殊待遇,但是,他们的收入则相对平常,令计划之子如何可以购买一辆法拉利?贪污腐败的嫌疑于是让这位政权高官的处境变得复杂。封锁消息让他一度得以躲过了这种尴尬,但媒体发现其中秘密之后,以打击贪污腐败树立个人形象的国家主席胡锦涛无法就此罢休。此前多方预测有望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令计划于上周六被调派到权力有限的统战部。文章指出,这可能是把他束之高阁的第一步。但是,如果事件影响过大,将会对胡锦涛派系造成不利影响。

《世界报》的相关文章也从法拉利汽车入手,联想薄熙来之子薄瓜瓜驾驶红色法拉利前往美国驻京大使馆与女友约会事件,指出,在中国,法拉利汽车是不吉祥的兆头。文章写到,在共产中国,丑闻随法拉利汽车而来。2011年底,《华尔街日报》在头版报道薄熙来之子薄瓜瓜在北京驾驶一辆红色法拉利前往美国使馆与女友约会的消息时,已经预示了薄氏家族的垮台。虽然相关消息数月后被证实不完全属实,但薄熙来夫妇已经被谋杀英国人海伍德这桩更大的丑闻所淹没。再次使中国政治生活蒙上阴影的是一辆黑色的法拉利。另一名中共高官令计划的儿子令古据传在3月18日的一次车祸中死亡。关于死者身分的消息被封锁更在网络上引发了种种猜测。死者的身分至今未得到证实。

《世界报》文章就此写到,令计划是中央办公室主任,相当于中国国家主席的办公厅主任。他来自胡锦涛所属的团派,与薄熙来所代表的太子党相对立。海外中文媒体两个多月来盛传令计划之子与3月法拉利汽车事故的有关。北京大学一名国际关系学教授向《世界报》透露,令古的同学证实令古自今年3月中旬以来就没有再露面。《世界报》文章指出,令计划于9月1日改任统战部部长的消息在香港媒体重新激发对法拉利车祸事件的关注。《南华早报》认为原本有望进入中央政治局的令计划可能被排挤出局,但也有观察人士不以为然。《世界报》文章写到,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一事件证实了18大临近之际,权力斗争之激烈。目前在北京的法国汉学家白夏向《世界报》表示,针对领导人子女的攻击是一种掩盖冲突的政治色彩的方式,将火力集中在生活作风问题上,而不是政治派系问题上。

太阳能电池板:欧盟与中国政治与经济纠葛的较量

欧洲联盟有意针对多家中国太阳能企业启动反倾销调查。《费加罗报》在经济版发表驻布鲁塞尔记者文章,指出,欧盟踏上了与中国展开贸易战的道路。如果没有意外出现,周四起,欧盟对多家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企业启动反倾销调查。而中国已经威胁说将会大规模反击。文章认为,在企业纠纷的表象之下,其实是一场政治与贸易纠葛的较量。中国与欧盟都通过帮助和投资,在太阳能企业投入了大笔公共资金。中国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周三认为对中国企业可能面对一次最严重的贸易纠纷表示担心。欧盟方面对启动反倾销调查的消息不置可否。但外交人士和工业界人士均向《费加罗报》证实调查已经启动在即。《费加罗报》引述一家德国太阳能龙头企业的负责人指出,拒绝向补助其工业、以便其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从而打垮欧洲的中国政府低头,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欧盟委员会在再三犹豫之后,决定针对这种他们认为不公平的竞争发起进攻。文章介绍说,2011年,中国太阳能企业向欧盟出口了价值两百亿美元的产品。倘若欧盟启动制裁措施,中国可能向德国企业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私下有消息称北京也在威胁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酒类产品。

财经报刊《回声报》也以布鲁塞尔向北京转守为攻为题,发表文章,指出,中国企业在世界太阳能产品市场所占份额从2009年的40%增加到2011年的68%。欧盟贸易专员经常批评中国企业的做法,决定不顾德国方面的不满,向中国发动攻势。但法国贸易部长支持他的选择。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