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广角

中日钓鱼岛之争-退让都会被看成是“国耻”

发表时间:

中日钓鱼岛引发的紧张局势令西方媒体提出是否局势有滑向战争边缘的疑问。法国媒体在中国“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后,甚至在媒体上出现了“中日迈向航母之战?”的新闻标题。

广告

《回声报》10月1日相关新闻大标题为:“太平洋是否再次爆发战争?”。法国各大媒体纷纷详尽报道了中日官方的“口舌战”。

10月1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布改组内阁名单。田中角荣的独生女、前外长田中真纪子获得邀请入阁。法国专家认为,日本在向北京当局表示出和解的意思。田中角荣在1972年亲身推动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日本媒体也认为,田中真纪子或将是日本突破中日僵局的“中国牌”。

近来,法国媒体纷纷邀请专家,分析钓鱼岛归属之争升级的缘由。有的汉学家认为,中日在钓鱼岛上的冲突严重阻碍了两国的经贸往来;也有专家认为,长时间对荒无人烟的钓鱼岛不感兴趣的中国忽然对日本政府“购岛”表现出强烈愤慨,这是为什么?

法国专家认为,钓鱼岛归属之争当然有它的历史渊源,双方民众的愤怒反应的不完全是经济或领土之争,它更验证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爱国情绪和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中国民众的愤怒表明了他们在抗战胜利67年后,并没有很好地愈合战争的创伤;日本人的愤怒说明了,日渐强盛的中国给昔日强盛的日本人心理蒙上了阴影。

法国媒体还注意到,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日,两国外长互致贺电,但每隔五年由国家领导人互致贺电一事则被取消。中国向联合国提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这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的主张提供了历史和法理证据。

法国《费加罗报》在九月底发表了一篇“中日钓鱼岛之争10大要点”文章。文章写道,为了遵守中日于1978年达成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口头协议,日本在岛上没有“大修土木”。

《费加罗报》回顾历史说,1972年9月,日本前首相田中访华时,曾要求周恩来明确该岛的归属权。当时,为了不让这个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成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障碍,周恩来曾表示:“现在还是不要讨论,地图上又没有标。出了石油就成问题了。”对此,日方也表示同意。

《费加罗报》介绍说,1978年8月,日本外相园田直在北京又同邓小平讨论了这个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如既往,搁置它20年、30年嘛。”

1978年10月,邓小平出席在东京日比谷“日本记者俱乐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时,日本记者又提出这一困难问题,会场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邓小平轻松地说:“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这个名字我们叫法不同,双方有着不同的看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候,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

倒是有些人想在这个问题上挑一些刺,来障碍中日关系的发展。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10年也没有关系。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费加罗报》在这篇题为“中日钓鱼岛之争10大要点”文章中还表示,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致使中国把台湾及周边岛屿割让给日本,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收回台湾时并没有宣布对钓鱼岛(尖阁列岛)的主权。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台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仍根据法国《费加罗报》的版本,从1895年甲午战争后75年中,中国没有对丧失钓鱼岛主权提出过不满,看似好像对钓鱼岛失去了兴趣。

1958年,中国在归还其主权领土清单中没有列入钓鱼岛。而1992年2月25日,中国通过《领海及毗邻连区法》写明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以上是法国媒体的说法。而据中国的报道,日方坚称1958年的中国地图,上面把尖阁诸岛排除在中国领土之外。但日本政府只展示了地图部分,却未提及版权页的重要说明。说明上写明:“中国部分国界线,根据抗日战争前申报地图绘制。”

按照《费加罗报》的说法,是1969年联合国一份报告引发了中国的兴趣。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对包括钓鱼岛列岛进行了海底资源勘查。勘查结果表明,当地不仅海产资源丰富,而且海底油田储量巨大。

2012年9月25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白皮书。在白皮书第三部分,中方言辞抨击了美日对钓鱼岛的私相授受的做法。白皮书写道,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法文件,二战之后,钓鱼岛应与台湾一起归还中国。但是,美日移花接木,私下交易,把中国领土钓鱼岛纳入所谓“托管区域”,又通过所谓“归还”,私相授受钓鱼岛的“施政权”。对此,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

中国媒体称“钓鱼岛屿虽小,主权事大。围绕岛屿的主权纷争在全球范围并不鲜见。但东亚的岛屿主权争端何以在近期突然升温?这背后,既有历史宿怨,又有现实矛盾,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更有国际安全战略的考量。”

一些专家通过中国官方媒体分析说:日方公然挑衅的原因,是近年来,日本国内问题频出,看不到、也找不到出路,焦虑感渐渐增强并蔓延至社会各个阶层,构成民众过激情绪的基础。此外,日本政界的结构不断调整也是一个原因。眼下又是大选关键时刻,国会斗争日趋激烈,领土问题便成了表现“爱国心”的试金石。

而法国媒体也看到了中国高层换届的不稳定时刻,以及党内高层权斗激烈的局面。中国政府为了强化其执政合法性,一致对外的民族情绪对掌控局势更有利。在十八大临近的关键时刻,钓鱼岛爱国之情也成为中共政权凝聚人心的导火索。

在法国专家的眼中,当把钓鱼岛归属的问题上升到爱不爱国的高度后,中国政府就没有给自己留后路。日本极右翼势力也在尖阁列岛问题上大做文章。现政府想与中方缓和的余地是有限的,因为向中国高涨的民族情绪让步,这就意味着,日本面对中国在南海扩张的野心没有抵抗的力量和勇气。之所以双方在外交上“寸土不让”,这都是基于国内民众给政府施加的压力。

一些汉学家还认为,通过在钓鱼岛上的领土争端,中国也在试探日本及其他盟友(美国)的底线。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亚洲部负责人尼凯女士还表示:日本如果迫于压力,在“尖阁列岛”问题上退让的话,那么中国在南海扩张的野心就会畅通无阻。所以,日本让步也会摧坏南亚多国甚至美国在南海的利益。

尼凯女士还认为, 中国在钓鱼岛上严正的立场也有动摇日美同盟关系的考量。中国一再提醒日本,“日美安保条约救不了日本”。这句话的实际内涵是在告诫美国,不要趟这股浑水。中国让美国人谨慎行事的呼吁初见成效。因为,美国政界仍有一批不希望与中国开战的人。但美国这种骑虎难下的局面在总统选举尘埃落定之后会有所缓解。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