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奖引来国内舆论不同反响

周四晚上,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第一时间插播即时快讯,播报这条新闻称:“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人民日报》今天也盛赞此次莫言获奖,“中国很高兴,世界也很高兴”。不过,网络舆论对莫言获奖的的评价则褒贬不一。有网友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针对作家个人的,这是一个作家个人的荣誉。如果非要和国家、民族挂上点什么的话,我想说,在一个意识形态受到钳制,思想表达很不自由的国度,能够坚持个人有思想深度的写作,并最终获得诺奖,很不容易。

2012年10月11日,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在山东老家高密接受媒体采访。
2012年10月11日,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在山东老家高密接受媒体采访。 (图片来源:路透社/中国日报)
广告

博客中国上作者刘亚伟的文章说,不过,借此机会我还想表示一句很久以来的遗憾,那就是:为莫言曾经参加手抄毛的那个“延安讲话”,   那个以思想改造为名、迫害知识分子的武器库,那个意识形态领域里一次次极左思潮的风源,那个贻害深远的思想斗争动员令,感到非常遗憾。要不是亲眼看到那个名单,我真不愿意相信那个一直为我所尊敬的莫言,竟然参与这样一件事。如果没有那件事,我会更为莫言感到高兴。

对此,在文学道路上曾经深受莫言的影响的作家何三坡,在接受《华西都市报》的采访时也强调说,手抄延安讲话的莫言是我们不喜欢的莫言,但也不能以此来反对他得奖。要知道,以往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君特格拉斯曾经加入过党卫军,马尔克斯也拥护过社会主义,帕斯捷尔纳克在有机会和斯大林接触时,没有试图救援曼德尔施塔姆,而教育人类诗意的栖居的伟大的海德格尔,和意象派鼻祖庞德竟然崇拜过希特勒。从文学史上看,甚至可以这样说,有的人,他的政治可能不正确,人生也可能很肮脏,但是他在艺术上就是大师,你拿他无可奈何。

此外,谈到对莫言获奖的感言,何三坡说,作为同窗,我希望他得奖,但我也希望他得奖后,立即宣布离开中国作协,并把他的奖金用来请大家喝酒。但老实说,我更愿意获奖的是北岛和鲍勃迪伦,因为我更热爱诗人。如果今晚上莫言没有获奖,也没什么,只要莫言活着,他总有一天会获这个奖。

与此同时,也有分析人士回顾说,莫言2009年在法拉克福演讲中再三声称,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超越党派、超越政治,三年之后却毅然加入抄写《讲话》的行列,而《讲话》的精神核心就是作家与文学应当政治标准第一,就是文学为政治服务。像王安忆那样“有所不为”不算道德苛求,莫言却连恪守一己之文学信念都不及格,遑论别的。网友蒙山野逸转载作者“河里无鱼树上看”的文章说, 经历过文学被政治戕害时代的作家,如果还昧着良心去抄那样一段恶心的《讲话》,那只能说这是一个缺乏道德底线的人。是文学上的巨人、精神上的侏儒。

虽然可以得诺贝尔奖,但永远得不到我的尊重,这一切与酸葡萄心理心理无关,只是缘于对中国文人与政治割不断理还乱的奴婢心理的戒备,与知识分子记忆深处不太遥远的文革记忆。文学是人学,文学是无国界的,如同普世价值与人道主义无国界一样。我认为莫言这次获奖,并不是对中国目前的言论自由状况和文学创作状况的认同,先不要去扯什么百年文艺复兴成功,更不要因此称对中国大国崛起的肯定。这应该主要是对一个作家的作品的肯定,而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主题是人性,是人道主义。

因此,我希望中国政府能对中国所有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包括和平奖)进行人道主义宽容,而不是把精力花在对莫言的鼓吹上,和对民族主义的鼓吹上,如果这样,我为莫言感到悲哀。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