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政治

欧洲学者认为习近平接班面临内政难题

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即将卸任,习近平可望接班,如何稳定政权并维持经济成长率,以及推动政经改革,将是习近平任内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魏伊发表评论文章说,内政难题是习近平必须面对的当务之急,但放眼长期目标,习近平必须推动经济与全面政治改革。

路透社
广告

中央社报道说,中共第18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数千宁波民众上街抗议中石化公司扩厂计划,美国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国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统计,2010年共发生18万起群众抗争事件,显示中国社会动荡加剧。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魏伊发表评论文章说,内政难题是习近平必须面对的当务之急,包括如何稳定政权以及使经济成长率维持在可接受幅度,但放眼长期目标,习近平必须推动经济与全面政治改革。魏伊表示,过去10年中国错失机会,无法藉著经济发展的成效,展开大刀阔斧的兴利除弊工程,若中国对推动改革仍裹足不前,往后更不容易处理这些难题。英国华瑞克大学政治系教授布瑞斯林则发表评论文章说,因党内大老对政策走向仍有影响力,加上既得利益者抗拒政经改革,对习近平不应寄予太高期望。

香港媒体也指出,中共新领导人将面对愈来愈复杂的国际情势,习近平将带领中国进入「关键10年」。香港明报日前刊登署名欧阳五的文章表示,在经历毛泽东「革命年代」,邓小平「改革开放」,江泽民、胡锦涛两代领导人的「持续发展」后,18大后的中国新领导层将在上任初期首度面临战争威胁。

文章说,过去已有舆论认为邓小平提倡的「韬光养晦」随著中国国力上升正在被逐渐放弃,18大召开前夕,中国在钓鱼岛海域驱离日本保安厅执法船只,就是一例,但中日钓鱼岛问题背后的关键是美国,「现在显然不是与全球唯一超级强国美国摊牌的最佳时刻」。文章表示,除了与印度的「传统矛盾」,中国与东南亚多国矛盾激化则是近几年的新现象,甚至与中国没有岛屿纠纷的印尼也出面拟定南海行为准则草案呈送东盟各国。文章说,18大要检讨未来10年中国发展的路线取向。对外要思考是否坚持「韬光养晦」政策,让外部环境缓和,反制美国围堵政策;对内要彻底解决民众买不起住房这类根本民生问题,处理贫富差距,摆脱社会矛盾阴影。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