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亚洲周刊

1942效应--拒绝信息不透明恶果

发表时间:

最新一期亚洲周刊的封面专题是什麼?最新一期亚洲周刊的封面专题是:1942效应--拒绝信息不透明恶果。电影《一九四二》重现国民党统治时,河南三百万人饿死的历史,令观众联想到一九六二年共产党统治下逾三千万人死亡的大饥荒,希望导演冯小刚能拍《一九六二》。两场悲剧的关键原因是信息不透明,官僚层层瞒报,自欺欺人,灾难源头是人祸,也是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在信息不透明的黑盒子中被扭曲、被牺牲的结果。《墓碑》作者杨继绳呼吁习近平敢於面对歷史,不再禁绝一九六二年真相公布。

亚洲周刊
亚洲周刊 RFI
广告

《一九四二》的编剧刘震云对这部戏有什麼期望吗?

為了写作《温故一九四二》,刘震云研究了东周以来的河南旱灾。电影和小说引起国人极大关注,也让他发现河南人的麻木与幽默;他要让中国人思考,要拒绝遗忘和深究根源。

一九四二年的大饥荒消息当时也传到国际间,这当中有哪些细节吗?

二战期间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非常关注河南飢荒,他将饥荒情况向全球发布,对国民政府造成压力,探取行动赈济灾民。

 

一九四二年河南大飢荒的歷史重见天日,那一九六二年的中国全国大飢荒,到目前為止有哪些记载吗?

前新华社高级记者杨继绳撰写过一本关於「大饥荒」的书,名為《墓碑  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作者从九十年代开始对这段歷史进行调查研究,做了大量的採访。书中描述了当时中国各地的灾情、估算了死亡人数,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二年,中国非正常死亡人数约三千六百万。作者还揭露了灾难时期国家的各项决策,以及分析灾难背后的制度问题,还原了这段被人遗忘的歷史。

除了封面专题外,本期亚洲周刊还有哪些重要内容吗?

亚洲周刊本期还专访了国际著名神探李昌鈺谈王立军事件。李昌鈺说,王立军很崇拜李昌鈺,二十多年前认识李,一直有合作和交流,并讨论过一些案件。王一度打算找李昌鈺帮忙化验海伍德案的毒物。李表示王有远见是个人才,但下场就很可惜。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