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何清涟谈《改革共识倡议书》

发表时间:

中国71名学者日前联署并公开发表了《改革共识倡议书》,分别就推进依宪执政、落实选举民主、尊重表达自由、深化市场经济、实现司法独立、保障宪法效力等六方面,提出改革主张,且认为这应构成理性公民认同的改革共识。联名签署人包括了法学泰斗江平、法学家贺卫方、作家章诒和等知名人物。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签署倡议书的人士,大都参加了十八大结束后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改革共识论坛」,论坛由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和《炎黄春秋》杂志社共同主办,会后即提出了这项《改革共识倡议书》。此后,倡议书的召集人、北大法学教授张千帆12月25日凌晨在微博首次公布了倡议书的全文,但不久后遭到删除。

据美联社报导,张千帆说:「如果不改变,中国就有革命或混乱的风险。」另外,该报导指出,二○○八年提出的《零八宪章》,不寻常地直接要求终结共产党一党专政,实践民主改革,提议人异议作家刘晓波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现仍在狱中服刑。相对来看,这份公开的倡议书比较温和,要求中共领导层依照现行法律统治。

经济学者何清涟周三也在推特(Twitter)上留言道,与《零八宪章》相较,这份倡议书提出的6项主张,在内容上两者并无差异。如何去看待其中不同之处,她首先对本台表示,经她将两份文件逐字对比后,基本上一致,并请教了倡议签署人,他们对她也说不出所以然,要说有啥不一样,有些人表示没有开放签名,或者说过去签《零八宪章》时头抬得高些,现在头比较低。

若硬要说两者有何不同,何清涟认为有两点:首先,是《零八宪章》早诞生了4年。四年前的12月由部分异议人士领签着,当时还有英文版同时发表,在海外造成很大的声势。而《改革共识倡议书》是以体制内的知识人士为主体、以国内需求为目标,也不打算在海外发表,以国内人作为诉求对象。

第二点是,《零八宪章》的语言比较接近西方用词的习惯。至于《改革共识倡议书》的起草人,有一些是过去专门研究中国宪法的学者,他们的行文方式则可能更接近中国政治文化一点。但两者本质相当一致,都涉及民主、人权、司法独立等普世价值。何清涟至此指出,十八大才刚强调说不走邪路,因此倡议书中很小心地不提到西方民主与三权分立等字眼,只说司法独立。与《零八宪章》还有一处不同,简单讲是考录到操作上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基层民主该如何实行。因此,她个人觉得,目前在上层没有改革动力、底层也没有谈判资本情况下,这些知识人士出来签署这份倡议书,实有其积极意义。当然也有批评之声说,倡议书为何不要求废宪,但何清涟以为,这些体制内的知识分子和党内的老专家是按自己的身份做事,想做成事,并不定位为异议分子,她表示充分理解,也认为值得尊敬。

谈到这份倡议书是否较易被中共当局接受时,何清涟笑着回答说她恰好不这么认为!她进一步解释,要是党真的照做,党的权力就要失去了,又不是小孩子,党看得很清楚。不过,倡议书有一个好处,那是因为大家都对习近平改革抱有很大期待,这份措辞温和理性的倡议书,一点也不触动当局最忌讳的要求共产党下台,仅要求党主导改革,何清涟认为,要是党还不能接受的话,那将令更多的人失望,共产党的合法性也会继续消失下去。

何清涟最后对本台补充说,从《零八宪章》到《改革共识倡议书》这段历程,让她想起,中国历史上的1898年的戊戌变法及1906年的清末预备立宪。当年被今天的人讥嘲为颟悍守旧的西太后能够从善采纳谏言宣布实行立宪,将1898年被其排斥的维新主张化为立宪新政的内容。中国今天的要求并不多,只希望中南海的7常委有当年西太后的心胸,开放城门,然后让出一条小小狭窄的通道,让中国人实行立宪。而且这份倡议书并没有提出时间表,让党慢慢做,印度不也花了20多年才完成政治改革吗?她个人觉得,我们就看着,如果要是中南海连这份倡议书都不能接受,大家以后就最好别说习近平要搞政治体制改革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