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欧盟与中国在公共采购市场杠上

发表时间:

欧洲联盟完成一项立法草案,将对所有不对等开放公共采购市场的国家施行报复措施。尽管这一草案并不针对中国一国,但欧盟抱怨主要是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国家,尤其是中国歧视性对欧盟关闭本国公共采购市场。未来这一法案将对中国影响大于其他国家,因为中国正在加大在欧洲的投资。

广告

欧盟即将推出的公共采购市场法案,主要涉及由政府计划与融资的项目对外投标竞标提出新标准,这些标准力求与欧盟在其他贸易伙伴国家所遭遇待遇条件对等。根据草案内容指出,如果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仍然拒绝向欧盟国家开放基础设施市场,那么这些国家的企业将被禁止在欧盟所有国家中参与包含铁路、公路、公共设施、水务等任何基础设施项目包揽承建。

欧盟抱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国家对欧盟关闭本国公共采购市场,主要是因为上述国家依据并没有与欧盟签署国际间通行的政府采购协议而不用遵守条件,但却堂而皇之以低价位条件进入欧盟市场,而同时又以本国的政府采购协议限制欧盟企业。就欧盟与中国在公共采购市场的矛盾分歧已经持续很多年,欧盟对中国只开放公共采购市场不足百分之4,但却能够有可能进入欧盟多达百分之85以上的公共采购市场十分生气。

不过中国并不是生硬拒绝欧盟,而是用本国的政府采购法加以限制。中国政府对政府采购的定义不包含许多公共采购项目,目前占市场分额百分之八十八的国有企业部门公共采购,不属于政府采购的定义,比如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三峡大坝、高铁网络等等工程,虽然都属于政府项目,但只有国有企业才有权采购包揽。

欧盟的政府采购协议规定政府公共采购市场应当至少开放百分之85。而中国只开放这一市场微不足道份额。欧盟多次警告中国,威胁采取对等报复。为缓和欧盟的不满,中国政府日前向世贸组织提交第四份加入国际政府采购协议(GPA)的承诺,许诺开放福建、山东、广东三省公共采购市场,同时降低工程项目门槛金额价。但欧盟认为仍然不能达到欧盟与美国等国的标准。

欧盟早就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不对等贸易不满,对政府采购市场这一块多达数千亿欧元的市场只看见对手侵入而不能进入对手市场更是愤愤不平,多年来批评与抗议之声不断。欧盟已经长时间酝酿推出法律条文,对关闭封锁公共采购市场国家实行对等禁令。

为此中国驻欧盟大使宋哲本月初对中欧在政府采购领域的争议给予安抚,但警告欧盟应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宋哲在欧洲议会说,中国将着手解决欧盟对于很难赢得中国公共建设项目的疑虑。

欧盟放风完成立法草案并很快向欧盟议会提交表决,恰逢中国领导人更新换代,以习近平李克强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基本确立大兴城市基础建设,以带动经济增长与国内消费的经济政策。中国中央政府范围的基础建设计划,包括先前一度停摆的铁路、公路,以及大西部的电力、资源等项目,预算被专家评估以万亿元人民币计算,而中国各地地方政府也已经动作,纷纷计划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建高楼,盖场馆,翻修公路交通,对机场车站更新换代,拓展地铁交通网。各地基建市场规模更是都以数千亿元人民币为计算。如果中国改变公共采购限制法,也允许国有企业以外的私营机构和外国资金竞标购买,欧盟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预估至少有800多亿欧元市场利润。  

欧盟针对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各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报复性立法已经获得欧盟议会支持,但何时提交欧盟议会表决,还没有具体日期出笼。专家认为,欧盟提前放出立法草案完成信息,也是意在敦促各贸易伙伴国加紧落实开放本国市场。但无论如何,欧盟报复性立法草案出台,预示着欧盟与中国贸易关系在2013年将不会太平。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