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公民广场

法国学者探讨中日会否爆发大战

发表时间:

2013年,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似乎并不乐观。考虑到两个亚洲大国在全球的份量,在钓鱼岛之争导致中日关系恶化数月之后,展望中日会不会在未来发生一场恶战,终于变成一个躲不过的国际话题。美国华尔街日报年终曾引述几位美国战略专家的分析预测,鉴于日本鹰派人物执政,中日爆发军事对抗的风险升高。一些西方媒体还分析,如果中、日真的开战,绝对不会是一场有限的战争,美国、俄罗斯、南北韩,甚至台湾都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法国世界报最近也邀请了几位军事战略专家就“中日是否会开战”这一话题发表评论。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介绍他们各自的观点。 

广告

北京“声东击西”策略奏效

法国国际关系战略学院专家Jean-vincent Brisset认为,中日围绕钓鱼岛的冲突引发海上事端的风险很高,但由此蜕变或引发军事冲突的风险则很微弱。他提醒大家不要忽略,钓鱼岛争端反而使得北京当局模糊了它在南海的一系列行动;同时这也是安倍领导的自民党立法大选胜利的一个主要理由。这一胜利可能会在中期之内体现在日本战略姿态的变化上面。

Jean-vincent Brisset认为,在目前这个阶段,不能仅从传统的以军事武器的强弱来判读冲突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日本自卫队从人数上说少于中国军队,但武器配备精良且训练有素。最主要的是它比潜在的敌手协调程度高、运作能力强。而中国军队正在艰难地获取海上军事行动的一整套文化。北京为了正在实施的海上征服计划,打算同时运用准军事的非对称手段。比如动员海警、海巡和海事力量,甚至动用渔民到有争议的海域示威。

只要钓鱼岛的冲突停留在发声阶段,对北京持续的“侵入行动”就很有利。考虑到中日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很高,没有任何一国会违背经济利益让冲突变得严重。不过,钓鱼岛事件是北京落实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声东击西策略的一个突出例子。在全球媒体和领袖担忧钓鱼岛会发生冲突之际,中国在几乎无人关注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推进控制南中国海的政策,这个夏天以来,北京对全球40℅海运经过的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进行实际控制。北京一步一步推行其造成“既成事实”的政策,宣布西沙、南沙、中沙组成三沙市,并且在这里行使主权。北京并以成立三沙市行政机构、派驻部队,以及在本来无人居住的几处荒岛上通电通水筑路来证实上述政策。

中国新领袖似乎不倾向于缓和

『中日对抗』一书作者Valérie Niquet则认为,中共十八大诞生的新领导班子似乎不会倾向于缓和政策,恰恰相反,十八大以来,“中国伟大崛起”以及“中国梦”等主题主宰了官方话语。北京自以为处于强大的地位,选择了明示自己是亚洲领袖的做法,并且通过推行既成事实战略对自己宣称拥有的海域拥有主权。

北京还发行了新版的护照,单方面把自己主张的所有领土都划进版图。这为增加偶发事件和冲突打开了大门。中国目前在亚洲的战略使地区平衡问题凸显起来。同时,所有向北京当局提供的开放性的选项,不管是来自日本还是来自美国,都会被中国的领导人视作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强权”不可遏止的上升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政体不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发生严重危机的危险是极其现实的。现在可担心的是仅仅使用一种战略力量平衡的战略就能够阻止这一局势继续发展。但美国选择了这样做:在2013年的国防法中重申:“日本实施行政管辖”的钓鱼岛在遭到侵略的情况下,受到日美同盟保护。

中日战争不大可能发生

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教授,军事专家Claude Meyer的看法比较直接,他认为,所谓中日大战根本不可能发生。一场战争甚至一场商业大战对两个亚洲大国的经济都是深重的灾难。因为两国在经济、商贸以及投资和金融领域依赖巨深。自从2001年以来,两国的贸易增加十倍,在2011年达到3450亿美元。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日本是中国第一大供应国。

就在日本经济停滞,中国需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我们看不到两国的领袖会不顾一切去冒险,这样一场冲突造成的经济后果是无法估量的。日本似乎显得比中国更脆弱,因为其20℅的出口指向中国,而中国只有8℅指向日本。当然,中国经济同样经受着商贸退潮以及日本大批企业退出中国市场后的痛苦。这一点在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后十分明显。

另外,美国干预的问题时不时被提出来,直到目前,华盛顿尽力缓解局势避免对实质性问题发言。但是,在战争爆发的情况下,美军应该会参与进来,因为这些岛屿被暗含在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款中,这一条款规定,在日本领土遭攻击情况下,美军将出兵支援日本。

就政治层面而言,两国政府并不打算走到动武的路上。他们懂得后果是不可控制的。中国向这一海域最近派遣了侦察机和监测船,以示这是中国的领土。这种象征性强的做法与其说是要让日本屈服,可能更多地是安抚愤怒的中国民众。在日本一方,虽然安倍晋三在竞选时表现得十分鹰派,但他还有另外一副面孔。这是一位地道的实用主义者。2006年,他一当选首相就立即改善了前任时期异常紧张的中日关系。

不过,如果中日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被排除,那么这一争端的出路又在哪里?重新回到1972年以来的现状,让后代人来处理钓鱼岛问题?这一点可能性不大。因为北京认为,东京在去年9月份通过对钓鱼岛采取国有化打破了这一双方的默契;那么是不是需要一个修改过的内涵更丰富的“保持现状”?比如说这一“现状”规定双方分享这一地区的资源开发但并不对难以解决的主权问题做公开声明。这一协定今天看来无法达成,但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似乎已经被排除。除非发生一个小型的意外事件火上浇油,并且在两国领袖缺乏沟通的情况下蜕变成战争。

历史被当作工具但历史不会救助任何一方

法国战略研究军事学院研究院Pierre Journoud则从亚洲这一更大的范围来审视中日战争是否会发生。他认为,领土争端经常把历史上的紧张关系凸显出来,所以,在战略争夺和觊觎强权位置的背景下,形势有时会突然恶化。在中日围绕钓鱼岛这座不起眼的不足7平方公里的无人小岛发生的冲突中,历史的份量很沉重。但是,现实的份量同样沉重地压着历史。冲突各方矛盾地援引历史以证明拥有岛屿,历史事实上却被证明是一个软弱无力的援助者。

北京援引中国古文证明自己拥有“第一次登岛权”。日本则躲藏在1885年曾进行过的一次调查的背后,以证实钓鱼岛是一个“没有主人的岛屿”。就如经常发生的那样,历史被工具化后就陷入了死胡同。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调查呢?这一有争议的岛屿属于原来的琉球王国,那个王国在1879年被日本吞并,然后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被战败后并入日本版图;中国则抗议说被战败后一直处于不利的环境;美国为了使美军在1945至1972 能在这一水域训练,似乎正式承认了这一岛屿属于日本以作为补偿,但却在1971年把冲绳交还日本时并没有明确提及钓鱼岛的名字;这本来是一片被忽略的水域,后来一连串的勘探和发现重新点燃了北京和台北在此之前似乎沉寂的利益欲求。

那么,是不是应该担心从今以后中日一定就会有一战?亚洲没有一个约束性的安全机制,这使人们的担心显得更加合情合理。尽管从2007年以来,中日双方经济上的依赖非常深,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合作国,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合作国,但这一切都不足以使双方的关系缓和。历史教育我们,这些联系并不足以作为和平的保障。

我们可以期望责任感能推动中日领袖提出一个妥协性方案,而不是继续让紧张升级。事实上,争夺地区和全球性领袖地位远远超出了对这一地区能源资源的争夺。预感自己将要成为全球第一大国,中国继续其1980年代以来推行的远洋战略,作为一个新的海上强权,中国打算把包括东海和南海在内的中国海变成一个摆脱所有控制的任其驱使的海域。

在中日目前的角逐中,欧美扮演何种角色?作者认为,欧盟尽管经济比重巨大,但仍然是一个缺席者;美国则始终提醒相关国家,在这一地区行事时要充分考虑到美国的份量。从这一角度来看,美中关系未来的演变同样取决于南中国海部分有争议岛屿的命运。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