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观察

习近平主政会否陷入毛泽东思维?

发表时间:

中共十八大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习李新政呼之欲出。而习李新政的未来走向,也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今天的中国观察要向大家介绍有关习近平执政思路的分析评论。

广告

台湾《工商时报》的社论称:“习近平接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立即以惊人的力度推展新政,包括在政治上彻底与贪腐、官场逢迎的文化画清界线,在经济上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他上任才刚满一个月,各项改革措施就像连珠炮般不断出炉,而且政策的力度几近革命。习近平新政强势启动,不只向外界证明他是实质有权的国家最高领导,更让各界对于大陆明年经济复苏的力度充满了期待。”“习近平新政的速度与强度,远远超过外界的预期,显示习近平绝非外国媒体所评论的弱势领导。”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从习近平上台后的中国局势来看,中国朝正面走的迹象明显,习李新政呼之欲出。有台湾的舆论和民情甚至说,习近平颇有当年蒋经国先生推动新政的风范。”“但深入观察,习近平的亲民,其实也体现了一种权力不稳的隐患。在党内,十八大之后,权力斗争并没有中止,江派和胡派在人事争夺和布局上,依然没有歇手。这让‘新君’习近平左右为难,无法表态。不仅如此,鉴于中共党史上胡耀邦、赵紫阳等在总书记位子上遭老人邓小平‘废君’的先例,习近平目前既没有大权在握,也不能说‘君位’已经稳固。”“从目前的中央政治架构来看,习近平执政,将会分成两个明显的阶段:前五年是稳固权力,准备方案,进行改革的试点,并等待政治老人的自然式微;后五年是整合班子,全面改革,放手大干,开创真正的习近平时代。问题是,这个前五年,人民能否等待?要知道,由于政治改革积重难返,反贪廉政难以落实,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已经降到红线以下。”

香港《东方日报》“神州观察”的评论称: “习近平在岁末年尾的政治局学习会上发表讲话,称改革开放的方向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的方法是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改革的路径是协同配合中整体推进,改革的基础是稳定,改革的领导者是中共。从这席话以及习近平早前‘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言论,不难发现其改革路线走的是‘鸟笼改革’,即在中共领导下,有步骤有节奏地推进政治与经济改革,目的是强化中共的执政地位与能力,在此过程中仍坚持稳定压倒一切,虽然允许各种势力大胆闯、大胆试,但绝不能挑战中共的执政地位。习近平的二次改革宣言书既给各界派了继续改革开放的定心丸,又划定多重政治高压线,警告各方不要逾矩越线。这番话既肯定了稳定派的成绩,又鼓励了改革派,虽然左右两派都不甚满意,却又可以接受,是一个最大政治公约数的讲话。”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李平的评论称:“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藉南巡深圳、向邓小平雕像献花,成功塑造改革派形象。但是,这场精心策划的政治骚,不见得能反映习近平的真实思想、理念。他上任后四度吹捧毛泽东,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典故几乎是顺手拈来,显示他真正崇拜的可能是毛泽东,令人担忧他要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引向何方。”“习近平主政会否陷入毛泽东思维?”

香港《明报》署名孙嘉业的评论称:“今年是邓小平南巡20周年,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又重蹈邓当年的南巡路,但就在各种官方纪念邓小平的活动和文章中,却隐约出现毛泽东的影子。”“习近平在十八大后首次政治局会议上讲得很明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父’,自由派期待的‘非毛化’刨的是中共祖坟,动摇的是中共的执政合法性。既然邓小平在1980年代可以‘外毛内邓’,打左灯向右转,现在的中央完全可以‘外邓内毛’,打右灯向左转。”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