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美国动向

美专家:奥巴马应软化安全问题上对中国的立场

发表时间:

正当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第二任期、政府关键部门易主换将之际,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纷纷就未来美中关系走向发表看法。奥巴马重心转移到亚洲的政策在受到肯定的同时,被认为应该根据中国政局的新变化做出适当调整。

广告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回应中国提出的中美间建立新型关系的提议时说:“美国和中国正一起试图做一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以对一个古老问题做出新答案,即现存大国和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相遇时将会发生什么。”卡特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也就美中关系作了类似评论。

布热津斯基最近在CNN全球公共广场节目上说,2011年奥巴马总统和胡锦涛主席发表的公报,建立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框架,“也就是说,当两个大国出现时,它们几乎从未发生冲撞。这是历史上首次,美国和中国有机会避免冲撞的发生,成为伙伴,各自好自为之,因为在目前世界形势下,如果中美发生冲撞,双方都受害。”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小约瑟•奈最近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从他任职克林顿政府国防部长助理的时代到现在奥巴马政府,美国对中国实行的都不是遏制而是合作政策。他为奥巴马重心转移亚洲的政策辩护,认为“相当规模的美国军事和经济存在,能够帮助维持亚洲的力量平衡,塑造一个激励中国开展合作的环境。”不过他同时表示,美国的再平衡政策“不应太过强势”,美中两国应合作抗击气候变化、流行病、网络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从而实现共同受益。他说,“实力的意义就是能获得想要的结果。有时候,美国与别国合作时,比单纯压制别国时,实力更强。”

美国克莱蒙•麦克肯纳学院国际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裴敏欣在为CNN撰文给奥巴马第二任期内如何处理好美中关系提建言时也认为,奥巴马不应被地缘政治的优势所惑,而应看到亚洲、尤其是中国已经发生变化:首先习近平与胡锦涛不同。习上台后发表了支持改革的言论,此时如果奥巴马与他接触不仅会赢得一些宝贵的善意,而且还可以暂时制止因日益严重的相互猜疑而引起的美中关系的隐藏的螺旋式下降。他认为,“只要习近平看上去是在把中国引向更开放的方向,那么在安全问题上(美国)放松一些对中国的压力是不会有害处的。”

裴敏欣认为,美国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运用其影响力缓解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机,其次是应把亚洲的外交重点从南中国海上移开。裴敏欣认为,美国的战略目标并不是羞辱中国,美国需要调整外交政策,做出“探索性努力为争议各方寻求出路,至少在短期内避免这一争议升级。”最后裴敏欣认为,“奥巴马需要在安全问题上软化其立场,而在人权问题上加强其姿态”。因为“引起美中战略竞争的根源是中国坚持一党统治。促进民主制和人权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裴敏欣说,事实上这样的一个重新平衡政策将不仅捍卫美国的利益而且推进其价值观。

位于华盛顿的2049项目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凯莉•科里与裴敏欣看法一致。她认为,美中战略互不信任导致了双边关系的局限性,而互不信任的根本原因是双方在价值观和制度层面上的不同。

她引用离任的前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的话说,战略互信问题有两个层面,处理人的个性与对历史文化的不同认识;以及缘于政治体制和价值不同的更深刻问题。他任上大部分努力都集中于前一层面,成果有限。而处理战略互信的区域和双边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政策必须通过个人关系贯彻,形式主义对话无休无止,应对危机只有特别回应。

凯莉认为,更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在政治价值和体制基础上来解决战略互不信任问题,而令人担忧的是直到现在在这方面一直没有作出努力。她说,“如果不能切实理解我们对中国的价值和志向包容上的限制,重新平衡政策只会继续以极不稳定的均衡为基础。这不仅对美中关系是危险的,而且使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无法有信心地做出自己的战略评估。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