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世界工厂-中国-忧虑未来

发表时间:

周一出版的法国报纸头版的报道主题各有侧重,但均与法国本身相关。《费加罗报》与《回声报》关注法国政府支出与是否将出台新的税法以增加国库收入等议题;《解放报》与《世界报》共同提出法国在马里行动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的疑问;《人道报》推出探讨法国年轻人未来的专题;而《巴黎人报》却把焦点放在法国身背债务的新族群,特别是退休的老人身上。《十字架报》的开篇主题则围绕在法国将来对医生的需求问题。

广告

另外,在《十字架报》中,有一篇讨论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对未来感到担忧的特别报道。十字架报驻京记者贾耶勒•贝尔纳(Gaël Bernard)在该报经济与企业版页发表一篇前往广东实地采访的报道文章。

文章一开头即指出,目前在广东一带工人薪资不断上调,而这种情势日益威胁到中国原本以廉价劳工为本的出口经济的成长模式。不少中国企业主担心往后是够还能保有价格的竞争力。

东莞当地一间做皮革沙发的小工厂的主人表示说,因工人不足,工厂生产速度变缓,要让工厂正常运营的话,得要增加十来个人,但问题是,从去年以来就很困难找到愿意做的工人。与前几年相比,那时是农民工过剩的情况,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如今,在东莞工厂贴出徵人广告,有时工资高达4500元人民币,差不多等同于北京有一些白领阶级的薪水,但都没有农民工来上门应徵。这位厂主继续说,两年前,工人罢工潮此起彼伏,促使当地政府不断调高最低工资,现在工人的薪水已翻了一番,但同时,原材料的价格与电费却持续上涨,加上经济危机美国来的单子减少,以及美元走贬等等,这样下来工厂的利润愈来愈低,幸好与附近一一倒闭的工厂相比,2012年虽然没赚钱,但也没赔本。厂主表示,冀望今年景气会好转。

报道说,从上述的例子看,许多迹象都显示出,中国以出口作为经济成长的这种模式当下备受考验。去年,广东省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到6.1%,而2011年为8%,更前一年2010年则有10.3%。去年7月,据广东工业联盟表示,估计有2000家工厂面临关门的威胁。就连苹果的代工厂台企富士康公司或其他外企也不得不将一部分的生产岗位,内移到人工较为便宜的中国第二线城市,要不然就干脆转往亚洲其他更为优惠的国家,例如:耐克运动鞋在2005年就开始把生产线慢慢地迁到越南。

然而,只有国际大公司具备此种工厂外移的能力,大部分的中国企业还达不到这个条件。因为,这不但需要投注大量的资本,还需要整个生产过程的配合。目前大部分的中国工厂只会制造代工产品的零配件,所以,迁厂的机会很小。因此,广东工业联盟鼓励会员厂家要自行研发以提升技术。另一名广东生产高级钟表的老板说,他将在工厂自动化上做长期投资,替代30%的工人,以解决人工贵且荒的问题。

经济转型乃大势所趋

报道指出,对中国企业而言,另一个希望是,强化内需。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谁都无法忽视它的消费潜力。也难怪中国领导人,在中共十八大会期间,强调说在2020年之前要将中国人均收入翻一倍。

因此,广东一些有远见的中国企业家,转变战略,开始生产瞄准中国消费大众,且具有附加高价值的现代生活所需用品。同时,也开始企业结盟,分担风险,并有利于建立全国的销售网络。

“中国经济转型绝对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广东社会科学院的经济研究员李定(Ding Li音译)对文章作者作出如此分析。李定指出,三十年来,广东经济发展一直靠做代工起家,所以,它的工业只有工人们的血汗而没有自己的本事。若想持续发展,当下最要紧的就是,创新研发出自己的技术。广东当局自然也同意工厂需要转型的观点。新省委书记胡春华继承前广东第一把手汪洋的政策,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将笼子里的老鸟放生才能再养新鸟”。预计,广东当局将推出鼓励企业创新的补助措施,并计划把广东打造成一个“知识经济大城”(Knowledge City)。为促进此一目标,广东市政府将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一栋造型摩登的现代大楼,以作为接待各个创新企业的中心。

这篇特别报道最后还强调说,有广东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当地企业的创新意愿与展现尊重知识财产权的决心。如此才能保证广东的经济成功转型,也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国经济持续高度成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