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观察

在公共健康面前不应有“国家秘密”

发表时间:

日前,北京国务院环境保护部以“国家秘密”为理由,断然拒绝律师董正伟前不久向环保部申请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的要求,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弹。今天的中国观察要向大家介绍有关中国土地污染“国家机密”的分析评论。

广告

   广东《南方都市报》的社论称:“或正因为数据被归入国家秘密,土地污染话题所带来的生存危机感,从未像这两天如此明显。土地污染关系重大,调查数据直观呈现污染现状,本可藉此从长计议,提出应对之策。当前环保部对数据秘而不宣,民众无从知晓污染现状,亦缺乏土地污染防治常识,于‘环境敏感期’的中国社会而言,这是一个遗憾,无疑也会助长民众的焦虑情绪。” “如果土地污染数据一概被视为国家秘密,那么问题也必将以国家秘密的方式存在,长此以往,不仅是对公民权益也将是对生命尊严的漠视。”

  上海《东方早报》署名沈彬的评论称:“关乎生命健康的环境安全信息,居然被锁在一个叫‘国家机密’的箱子里,公众是难以认同的。吾土吾民,生于斯,长于斯,聚家人于斯,亦必终老于斯,公众有权知道这片土地上的真相。”“人民日报在其官方微博发表评论称:‘是涉及秘密不便公开,还是担心引起不满不敢公开?非典疫情初期和PM2.5引发关注时,都曾是不能言说的秘密,说开了天也没塌。遮掩只会让人猜测:我们被骗了。’”

  香港《东方日报》“神州观察”的评论称:“早在七年前,原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土资源部就曾花费十亿元做过全国土壤污染调查,但调查报告千呼万唤不出来,网民质疑这些数据是恐怖到不敢公开。” “在公共健康面前,不应有‘国家秘密’。事实上公众有愈多的知情权,就愈能做到提前预防。就像十年前的沙士之疫,当初国家卫生部将疫情当作国家秘密一瞒再瞒,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使感染人群滚雪球般扩大,酿成全国性的危机,平白增添了上千名冤魂” 。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张华的评论称:“很多人以为,数以十万计中共干部,近年急将妻儿子女送往欧美、将资产转移外国,乃担心一旦被清算而购买的政治保险。但近期几件事显示,这或许还有环境急剧恶化等原因。”“中共官僚都是特殊材料‘制造’,他们要保住性命、保持健康,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他们都吃特供的蔬菜、猪肉、粮食等,这些特供食物在无污染山区种植或饲养,且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他们如此注重健康,怎会让自己子孙冒险在这种污染环境长大生活呢?”

  香港《太阳报》“阳光华夏”的评论称: “神州河山乌烟瘴气,问题根源是当局‘宁要金山,不要青山’的畸形发展观。只要能搞活经济,交出所谓政绩,官员往往为排污企业大开绿灯,至于百姓是生是死,根本不会考虑。更不堪的是,部分环保官员不是监督环境,造福人民,而是通过‘环评’大发不义之财,‘靠污染吃污染’已成为潜规则。环保部门监管失职,甚至充当破坏生态环境的帮凶,中国污染日益严重,何足为奇!”“ 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美丽中国’写入政治报告,承诺进一步推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但事实却是,神州大地阴霾盖天,毒水横流,锦绣河山变成残山剩水,中华民族犹如集体慢性自杀,所谓美丽中国,不知从何谈起。”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李平的社论称: “环保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管是因重大污染事故而暴露的幕后官商勾结,还是民众因环境污染问题而爆发与官商的冲突,最终都要归结到制度问题上。习近平、李克强如果能在民意支持下,从治理重大污染问题入手,真正解决直接威胁民众生存的问题,进而突破利益集团的桎梏,就有机会触动制度的改革,或许远胜于空谈要治理影响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腐败问题。”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