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两会

两会代表委员批媒体误导将中日争端推向战争边缘引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之子、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刘源上将,近日在接受中国网采访,谈到中日关系时说:我认为,现在双方多在气头上,较这个劲,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这个面子。按照邓小平同志说的,我们是他的后世之人,我们应该有这个智慧,什么是大局,什么是对中国和日本老百姓最大的利益,应该搞清楚。我们军人一个职责是保护国家的最大利益,保护老百姓的最大利益,让人民能够和平,安居乐业,这是战争,也是军人存在的最大意义。

刘源
刘源 DR 中文网络照片
广告

据中国网13日的报道,刘源又说,作为军人肯定是为打仗而生的,你叫他说我们不打仗,这恐怕不太合适,所以军人就有两难。我们必须要说,让我上,一声令下,我一定要打,而且我一定要想办法打赢,这是我军队军人的天职。但作为军人我又特别需要和方方面面的人士特别是和老百姓说清楚,战争是什么,因为和平时间很长了,这么小的小孩不知道打仗是什么样,其实是很残酷的,代价很大的。可以用别的方式解决的情况下,没有必要用极端的暴力手段来解决。

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委员、国际问题专家张蕴岭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间出现了领土领海的争端。为什么原来可以搁置的问题现在冒出来了呢?国内民族主义的诉求在增加,别国在防备过程中也会激起民族主义。这样,问题就从冷冻状态变热和发酵,原来不成问题的现在就成问题了。“老百姓也会认为,你原来没有能力,该拿到的没有拿到,让别人占着。现在你有能力,为什么不夺回来呢”?

据国际在线的的报道,张蕴岭委员对我们的媒体在涉及外交纷争时作所的报道和评论提出批评:“我们的媒体几乎都是只说对自己有利的理由。单向舆论引导,使大家走向单向方向,容易产生误导。应该让网民有综合的评价能力。”他说,现在的舆论导向让人感觉就只剩下“打”这一个办法了,那么,到最后,民众可能会更失望。“如果你不打,说明你更软。而简单地去打,去夺岛,可能也会达不到你想要达到的目标。

张蕴岭认为,崛起的大国有两个最大的风险,一是高估自己的实力,导致盲动;二是国家政策被极端势力和舆论绑架。张蕴岭强调,能不能最终成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也就是,不使局部的问题变成全局的问题、不使局部的争端变成全面的对抗,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能力”。“硬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也可能丧失国家利益。”张蕴岭特别强调。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围绕中日钓鱼岛争端,国内舆论的一片喧嚣声中,难得有如此清醒、冷静的声音出现。

对此,网友蔡慎坤的点评说,以刘源代表和张蕴岭委员的身份和地位,完全可以扛着民族主义的爱国大旗,发表一些主战言论,便可轻易博得一片欢呼和掌声。但他们冒着被谩骂被攻击的风险,和平理性地谈论国际争端和外交纠纷,无疑更需要勇气和智慧。但事实终将证明,他们的判断和观点将更加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稳定。而网友江公则强调说,其实,穷兵黩武决非国民之福!看看当年的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主义,以及今日北朝鲜的先军政治等等,都给国民带来了些什么呢?!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