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中非友谊:热情洋溢背后的忧虑

发表时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五将离开南非,抵达刚果共和国访问。这将是习近平这次非洲三国行的最后一站。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外出访问,就将12天的行程中的8天留给了非洲,凸显中国新领导人对非洲的重视,中非领导人间热情洋溢的讲话和一系列合作项目的背后,也是非洲面对中国影响扩大而增长的某种忧虑。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作为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活动,此次非洲之行在很大程度上传达着中国新领导人的非洲政策基调。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大陆的往来突破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政治局限,日益走向格外务实的经贸交流。自2009年起,中国就已经成为非洲大陆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时,中非贸易往来已接近两千亿美元。中国的经济发展既需要非洲的能源和原材料,也同样需要非洲的市场,而在传统的西方大国因自身经济困境而援助锐减的背景下,非洲也同样需要来自中国的大笔贷款,来解发展的燃眉之急。毋庸置疑,习近平此次非洲之行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刚刚在南非城市德班结束的虽然是只由俄罗斯、印度、巴西、中国和南非组成的金砖五国峰会,但许多非洲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都赶到了德班。周四,习近平在中国代表团驻地出席与非洲国家领导人早餐会,14个国家的总统,或政府总理,或议会议长参加了活动!

总体来说,习近平此行更是对新老友谊的重新肯定。他在坦桑尼亚发表的非洲政策讲话中,盛赞中非“诚挚”的友谊,承诺中国将加强与非洲的关系,并宣布在2013年至2015年间,向非洲贷款两百亿美元。周四,在与非洲国家领导人早餐会上,他表示,“中非关系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访问期间,习近平与所到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为一系列中国援建项目落成剪彩。在经贸合作的同时,中国新领导人在坦桑尼亚发表中国非洲政策讲话时,呼吁世界各国能够像中国一样,尊重非洲大陆的独立与尊严。对于虽然走出了殖民统治,但仍然长期与殖民宗主国在主权独立与经济援助间艰难维持平衡的不少非洲国家来说,此番强调“独立与尊严”的讲话自然可以听者有心,但中国国家主席的讲话也同样旋外有音。

首先,中国需要回应针对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新殖民主义”指控。中国与非洲国家贸易往来突飞猛进的同时,对中国发展模式过于务实、而无视非洲当地长远发展利益的批评也越来越多。中国对非洲国家贷款援建的慷慨虽然使非洲国家少了西方国家既要民主建设,又要环境考量的种种条件的顾虑,但也将中国经济高增长、社会和环境代价高昂的模式带到了非洲。尽管中国官方舆论惯于将种种批评看作是西方对中国在非洲大陆形成的竞争的排斥,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不满开始来自非洲国家本身。德班金砖五国峰会上原则上同意共同建立发展银行,虽然是希望能够摆脱对西方大国影响强大的国际金融机构的依赖,集合自身能力,推动发展,但不少非洲国家也担心会进一步助长中国在非洲的势力。中国方面强调新建的银行将可以帮助金砖国家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并支持非洲国家的发展,但南非不少分析人士则担心,非洲国家的所谓发展变成中国在非洲大陆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南非企业BUSA则向媒体表示,倘若走向自由贸易,非洲就会受制于廉价的中国商品进口,这对南非十分不利。习近平到访布拉柴维尔之际,一些刚果年轻人向法新社表示,他们希望前往刚果投资的中国人能够优先雇佣刚果人,而不是将中国的劳动力带到刚果,却听任当地民众无处就业。而且,那些有幸在中国企业获得工作的人,也对其中恶劣的工作条件和苛刻的薪金待遇十分不满。尽管习近平在此次非洲之行中再次反驳对中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指责,但在一些置身其中的非洲人来说,在中国企业的工作条件未必比在西方前殖民宗主国的企业中更好。

其次,习近平非洲行程中的政策阐述,在投其所好、支持非洲人摆脱西方国家影响的愿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制度辩护,为中国进军非洲的模式辩护。在德班,习近平周四在与非洲国家领导人早餐会上,又推演了他此前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阐述的鞋子合脚论。表示,“走什么路,非洲的事情要由非洲人说了算。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

不过,非洲大陆近些年来在发展的困境中,也蹒跚走上了民主建设的道路。虽然新建的民主体制难说稳固和完善,但反反复复的选举实践中,公民社会也逐渐走向成熟,执政当局对民间舆论的制衡力量难以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中非合作模式的鞋子是否合脚,非洲人自然会知道。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