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军事

目击者还原苏-27坠毁场景 像折翼鸟儿一样飘落

针对近日空军一架苏-27战机在飞行训练中失事坠毁事件,有军事专家分析认为,战机失事之前,或者处于临界可控状态,飞行员曾试图挽救飞机未果。有记者搜索发现,网友“于渣科”最早发出战机失事的微博,时间是3月31日下午2点18分,当时他接到母亲的电话,得知离家不到两公里的海滩上“一架飞机掉落爆炸,浓烟滚滚”,后确定失事飞机是一架战机。当晚7点左右,“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也发布消息:“坠毁飞机据称是苏-27”。

苏-27坠毁场景
苏-27坠毁场景
广告

据《京华时报》的报道,该报记者联系到网友“于渣科”。据他讲述,事发时他母亲就在海边,听到两声连贯的爆炸声,随后便看到浓烟冲天。事发地是一处伸进内陆的狭长海道,平时是海面,飞机失事时正好退潮,露出滩涂,飞行员就牺牲在浅滩上。据他介绍,坠机地点附近有大桥,有海边的养殖场,还有一处停泊不少船只的码头,失事飞机避开了这些区域,坠落在人迹少至的滩涂,可能是为了寻找安全地带迫降。

一位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飞机坠落起火燃起的黑烟高达数十米。拍摄者称目击了坠机过程,飞机坠毁前一直飞得很低,很不稳定,在空中飘来飘去,似乎机翼附近还有部件掉下来,最后像折翼的鸟儿一样飘落起火。那么 ,“苏-27安装的是最优秀的K36D零零弹射座椅,应该早能逃生”,“为什么没跳伞?是为挽救飞机吗”?针对不少网友关切的上述问题 ,有军事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推测,飞机坠毁前应处于一种临界可控状态,从职业角度出发,飞行员肯定会选择挽救飞机,包括迫降。

该专家分析,从事故图片看,飞机残骸比较完整,可初步判断飞机坠毁前应处于一种临界可控状态,如果完全不可控,飞行员很早就会决定跳伞,而处于临界可控状态的话,决策余地较大,飞行员或觉得能够挽救飞机,但最后通过各种努力未能成功。专家推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人为导致事故的原因偏小,最大可能是飞机破损或失效,内部原因有发动机、飞控系统等主要部件坏了,导致飞机难以控制,外部原因则有外来物撞击破损等。他认为,飞行员可能想迫降,牺牲原因是跳伞晚还是弹射系统失效,目前没法判断,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

事故发生后,时事评论员陶慕剑曾分析指出,中国长期缺乏重型三代机的教练型号,目前300多架重型战斗机,基本全靠进口的这40架苏-27UBK战斗/教练机从事训练工作。经过十多年机体已严重老化。但人民网采访的这位军事专家则认为,失事的这架苏-27使用周期不到20年,在战机的使用寿命范围之内,应该不是战机老化问题,且苏-27战机安全性比较好,气动布局和飞控系统非常完美,从已发生的飞行事故看,与机械相关的原因主要是发动机。

资料: 苏-27战机第三代经典

苏-27是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中国自己的重型战机歼-11,正是在苏-27基础上自主研制、升级和改进的。至今苏-27和国产歼-11及改进型共约有近300架。资料显示,苏-27最高时速2500公里,作战半径1500公里,最大航程3790公里,参考价值为一架3300万美元。(京华时报记者商西综合新华社、央视、人民网报道)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专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