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妇女与家庭

沸沸扬扬的中国第一夫人热

发表时间:

2013年3月20日,几天前才正式接任中国国家主席职务的习近平启程前往莫斯科,开始他上任以来的首次外出访问行程。如果说海外媒体试图从这次行程中探寻出中国新领导人的外交思路的话,中国民间舆论却沸沸扬扬地特别关注随同出访的习近平夫人 彭丽媛,从官方媒体到网络平台,一股“第一夫人”热出人意料地膨胀开来,几乎喧宾夺主,变成习近平此次出访活动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令外国媒体意外而好奇,而这种好奇又通过中国官方或半官方媒体,使国内这股“第一夫人”热进一步水涨船高,在众说纷纭中,形成一种不无怪异的“彭丽媛”现象,引发更多的评论,远远超出了娱乐热点的范畴。

广告

应该说,自在夫君习近平陪伴下,在莫斯科机场走出机舱的那一刻起,彭丽媛就吸引了中外媒体的特别关注。对于外国媒体来说,年轻而服装优雅入时的彭丽媛确实有别于此前其他中国国家领导人夫人的刻板形象。对于今天的中国民众来说,宋庆龄、宋美龄姐妹的翩翩风采已经过于遥远,新中国第一位国家主席夫人王光美因为一席国服的优雅以及由此而来的灾难也早已被淡忘,毛泽东任下的江青因为在文革中所扮演的角色而为人所不齿,此后的中国领导人夫人则都十分低调,极少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而彭丽媛早在成为习近平夫人之前就已经是国人家喻户晓的明星,因此,这次不期而至的“第一夫人”热在中国媒体人彭晓芸看来,更是名人效应下的一种传播学现象:

彭晓芸:确实这次习近平夫人在出访随访时,我们注意到,国内外媒体普遍特别关注,似乎引起了一股“第一夫人热”、也包括“夫人外交”的一种评价。但其实,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传播学现象,因为彭丽媛本来就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歌唱家,她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其他时候,比如她在艺术上的成就、或者刚去她做慈善活动的时候,包括她拍摄艾滋病公益宣传片的时候,媒体也是特别关注,就是说她本来就是受舆论关注的知名人士,所以,她承担主席夫人,或者说第一夫人角色的时候,当然更加引起关注,这是传播学上一个很自然的现象。

但是,这次第一夫人热显然远超出了简单的明星效应。在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发表专文“新角色 新舞台  彭丽媛将陪同习近平主席出访”之后,这种西方国家司空见惯的第一夫人追星热迅速蒙上了一种政治色彩。新华社这篇文章写道:“彭丽媛将会带着新的角色,在新的舞台上展现中国‘第一夫人’的魅力”;“一个多才多艺、人美心善的‘第一夫人’,一定可以为人民爱戴,为国家加分。从此,可以说,美国有米歇尔,而我们有彭丽媛。”第一夫人的服饰与举止于是不仅与国家形象,也与国家的软实力挂上了钩。

彭晓芸:当然,爱美之心,人之皆有,作为这样一个角色,公众在赏心悦目地欣赏第一夫人的服饰,得体的言谈,肯定是满足了公众这样一种心理预期,在外交活动中,个人魅力的充分发挥,民间可能更期待看到这么一个有亲和力的夫人形象,在这样的场合里,这样一种形象肯定是发挥很大作用的。

法广:您刚才提到软实力。一个第一夫人的着装表现、她的行为和风度,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有怎么样的关系呢?

彭晓芸:这当然不代表全部(软实力),我在一篇文章里也写道了,中国的软实力可能还是需要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合力来表现。但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重大的场合,无论是对国家领导人,还是对作为第一夫人的彭丽媛,她(他)的一举一动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是西方社会,或者西方媒体看中国的一个窗口。过去,中国人在世界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印象,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那么,这样一个非常亲和的形象打开了一个窗口,让世界看到中国也可以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形象、非常有亲和力的形象,因为过去国家领导人在民众心理十分庄严,十分神圣,现在突然看到大家已经那么熟悉的人走到了舞台上,这种心理感觉是不一样的。也许我们过去的国家主席的夫人也是非常优秀的人,她们在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可能是工程师,可能是专家,是有自己的特点的,但是她们往往是在进入国家主席夫人这个角色后,才被公众认知的,这就有了区别。在对某个人非常熟悉了以后,观察她(他)的一举一动,熟悉她(他)的过去,现在看到她这个新的角色,这对于拉近心理距离,当然有不同之处。

法广:但是,这种不同是不是更是形式上的不同呢?

彭晓芸:当然,首先是形式上的,其次才是内容。她很关切慈善,很热衷于为慈善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甚至她曾经还带自己的女儿去四川地震(灾区)。那么,她在倡导这样一种自愿精神,这可能是在价值观上,在内容上,跟世界主流价值有契合的地方,所以也是价值观方面融合的一个方面。某种程度上来讲,如果说国家高层,从领导人到领导人的夫人,他们能够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这些价值观,去倡导这些价值观的话,我想,可能会有助于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前中国《光明日报》记者戴晴对这股第一夫人热有些不以为然,因为这种热忱发生在一个舆论表达并不开放的社会。

戴晴:我觉得,如果(这次第一夫人热)是有人引导的,那么这个引导的机构或者个人真傻;如果并没有有意引导,而民众自发的出现这样的“热”,那我就觉得中国人素质堪忧。

法广:您为什么觉得如果这种“热”是有意引导而来的话很愚蠢呢?

戴晴:因为,总的来讲,彭丽媛作为第一夫人陪同习近平出访 就我看到的(表现),我觉得很得体,起码她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比如中宣部正在传达什么“三反分子”、要宣传意识形态等等,她没说这样不得体的话。而且,她的衣服很漂亮,证明中国的时装设计人手艺不错,虽然按我的标准,她衣服换得太多了些,但是,她是歌星出身,她用的是自己的钱,那我也就原谅她了。也就是,总的来讲,她是得体的,更得体的是,她没有说出格的话:第一夫人是绝对不可以干政的,就像英国王室一样,再大的本事,再大的学问,也不可以干政,除非是她在政府里有那样的位置。这一点,彭丽媛做得也很好。这些本来没什么,但是,突然她的角色超过了习近平,超过了我们对国家主席第一次出访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关注。那你说,如果这要是有意引导的话,这不是犯傻么?!

法广:在您看来,中国民间为什么能对第一夫人的第一次亮相产生这么大的热情呢?为什么这样的热情以前没有呢?

戴晴:第一,以前没有机会,比如邓小平的夫人,或者江泽民的夫人,等等。再有,中国有很多事情不让说,说也不能公布出来,唯独说这些,他们当“彭妈妈脑残粉”说这些的时候,可以给他们开绿灯,于是就变成了一种“热”,却不知道这是在给彭丽媛减分,而不是在给彭丽媛加分。

法广:在这次彭丽媛随同出访引发的热忱中,有人说她的清丽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给中国的软实力加分了。您觉得这两者间有多少关系呢?

戴晴:自作多情!这是一种外交行为,外交行为是国家利益,第一夫人漂亮与否是一个非常不重要的因素。把这样一个非常不重要的因素提高到这个水平,那么资源怎么办?和平怎么办?南亚和东海的关系怎么办?是装傻还是真傻呵?!我觉得中国人一些可怜,因为什么都不让说,只能说些什么衣服是否漂亮、形象怎么样……太可怜,如果知道自己可怜,在有机会的时候,就要就一些重大的国事发言;如果把自己降低到只是捧第一夫人的话,那第一这是给彭丽媛减分,第二,自己也显得有些傻。

其实,中外舆论对彭丽媛靓丽出场的特别关注反衬出已经获得大国地位的中国与世界的某种差距。西方媒体面对彭丽媛服装入时得体、手挽丈夫手臂走下舷梯的清新形象眼前一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试图从她与以往随夫出访的中国第一夫人的不同中,猜测中国新领导人的新颖之处,甚至是开放程度。习近平到访莫斯科的第一天,包括《中国日报》、《环球时报》、《人民日报》等在头版头条突出第一夫人照片,西方媒体立即对这种打破传统的做法予以关注。如果说西方国家政体往往对第一夫人角色缺少明确定位的话,官方活动中,第一夫人的风采举止却常常是娱乐媒体追踪不舍的话题,大型国际会议上,第一夫人形象比拚更是如此。但这种关注仅此而已,很少上升到政治或国家利益层面。而中国的第一夫人却往往伴随着中国领导人刻板庄严,不苟言笑、甚至高高在上的作风而更显得缺姿少色。从这个角度说,彭丽媛确实让西方媒体耳目一新。

中国民间所谓“终于有了一位体面的第一夫人”的评论,也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民间对新领导人可能带来新气象、新转机的某种期待。只是这种期待不仅只能停留在服装、举止、风度这些表面现象,而且显然也必须在收放自如的舆论导向的框架之下。中外舆论对彭丽媛从著名歌星到第一夫人的身份转换的关注自习近平在18大上当选中共总书记时就已经开始,但那时,彭丽媛三个字在中国的新浪微博上竟然被列为敏感词。新华社的文章给彭丽媛的首次亮相赋予了政治使命,但也将民众为新气象兴奋的心情又拉回到了从前,而且,就在官方媒体对民间的第一夫人热推波助澜之后,中国宣传主管部门又面对迅速膨胀的热忱,给媒体降温,呼吁报道要“低调适度”,似乎有意告诉国人:变革并不在眼前。

点击浏览图辑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