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观察

以“新加坡模式”来确定中国道路 根本是天方夜谭

发表时间:

中共“十八大”之后,习李体制强势登场,面目一新,有关中国是不是会走“新加坡模式”的讨论又成为一时热点,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今天的中国观察,要向大家介绍有关中国学习“新加坡模式”的分析评论。

广告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张广昭的评论称:“当前,中共面临一场如何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有效控制社会的严峻考验。非常重视民意的习近平,已经尝试对公众的期待做出回应。他和他领导的团队正在寻找一种可替代的发展模式。迹象显示,他认为新加坡模式可以作为一种尝试。”“据《纽约时报》去年10月的报道,2010年夏天,习近平在北戴河同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进行了一次鲜为人知的会晤。当时,习近平和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达成了共识,即将来要尝试采用新加坡模式。当年11月,习近平便带领一个团队访新,研究新加坡的执政模式。另有港媒报道称,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在准备播出有关新加坡现代化经验的纪录片。  对于中共领导人来说,新加坡模式允许更多的自由经济政策及政治声音,同一党执政并存,这一点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另外,新加坡成功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动真格反腐、劳教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政的起点。如果希望中国和平民主转型,习近平可能偏好的新加坡模式,已经是一个积极信号。”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自邓小平以降,中共领导层对新加坡的发展和新加坡执政党的管治,羡慕有加。邓小平公开的赞赏新加坡,一度也把李光耀引为知己。后来的江泽民、胡锦涛,虽然未敢全面照抄照搬,但他们的管治之术,多少都透出新加坡的影子,而习近平在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准备接班期中,曾专门到访新加坡为接任后的施政取经。”“但中共领导层多年来借镜新加坡,早年还试图在苏州以飞地形式,复制新加坡模式。前两年主政广东的汪洋、主政天津的张高丽,又继续试验再造小新加坡。但借镜效果有目共睹,每年派那么多干部到新加坡,挤爆新加坡南洋理工,而改革开放以来六次机构大改革,机构越改越杂,权力越革越大,大小官员没有更廉洁反而更腐败。那些再造新加坡的试验,到现在还没成功,更不用说辐射。”“仅以‘新加坡模式’来确定新的中国道路,根本是天方夜谭。何况今天的新加坡,已在开始走向政治民主化之路。”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赵灵敏的评论称:“新加坡是30年来唯一的中国领导人点名学习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似乎还没有过心悦诚服向一个国家学习了30多年、至今还方兴未艾的先例。”“中国之所以不学美国、英国,而执着于新加坡模式,是因为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下,中国不可能学习美欧的两党、多党轮流执政,而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新加坡是一个出名的威权社会,一切成就都是在一党专政没有西方民主的情况下取得的。”“中国朝野对新加坡模式的爱与恨,都是建立在一个臆想的新加坡之上。而那个既没有政治竞争又廉洁高效的新加坡,事实上并不存在。”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薛涌的评论称: “中国人谈起新加坡,并非对新加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也全不愿费力对新加坡进行具体的了解。在中国几乎见不到对新加坡的任何研究。大家想的,还是中国自己的那些问题:能否通过集权推动改革?中国的儒家传统中有无现代化的因素?”“新加坡模式虽然在中国曾经热闹一时,却没有带动对新加坡的研究,也没有激发人们对这个以法治著称的城市国家的司法传统的兴趣。大家感兴趣的,还是‘新权威主义’、 ‘新儒家’,其实是在那里自言自语。这也难怪,当今中国知识界比起80年代来虽然享有巨大的资讯优势,但在思想上几乎没有任何进步。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无知,并不仅仅限于新加坡。”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