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中国钱荒与改革假设

发表时间:

中国银行业最近的钱荒引发股市下跌,上海股市昨天收盘下跌了5.3%,今天虽然有所好转但跌势继续。中国的钱荒已将短期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推升至13.44%。面对这样紧张的局势,中国央行拒绝干预,引发人们种种猜测,其中烂帐危机和金融改革是两个谈论最多的假设。中共党报人民日报今天刊文支持中国央行的做法,体现央行立场的背后有北京的政治意图。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上海股市大幅下跌被认为是中国金融市场钱荒导致的结果。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的飙升显示市场流动性匮乏。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注入流动性,即可缓解这个钱荒危机。但是中国央行不顾商业银行的呼吁,一直不采取行动。

昨天中国央行发表公开信,强调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同时要求各金融机构“继续强化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环境稳定”。如果将央行的话反过来读,似乎可以解读为,目前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管理有问题,需要改善。

中国央行在信中要求商业银行针对“税收集中入库和法定准备金缴存等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提前安排足够的头寸,保持充足的备付率水平,保证正常支付结算”;要求银行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中国央行还要求“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央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业界一般认为,这封信预示着央行近期可能不会出手干预市场。对于中国央行的这一表态,《每日经济新闻》认为,央行是在警告银行需“自救”,并引述分析说,“央行可能是想让银行吃一堑长一智。”

法国经济报纸回声报的分析称,中国央行展示强硬的不干预立场,可能是北京要进行金融改革的信号。今天中共人民日报刊文,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个立场辩护称:人民银行不是股市的奶妈,如果救市或托市,不是帮股市,而是害股市,反而会加剧资本市场积贫积弱的情况,不利于建设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个“建设完善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意思,大概是金融改革的一个目标。

但是中国金融市场盘根错节,除了正规银行,还有很多“影子银行”,这些“影子银行”据华尔街日报称,是由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典当行以及其他监管程度较低的非正式金融机构做组成。 “影子银行”是外界担忧中国经济放缓可能引发债务危机泡沫的原因所在。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都有关联。但他们有点像华尔街的冒险家,敢于冒传统银行不敢冒的风险,向那些贷款有困难的投资人提供贷款。

虽然中国传统银行的贷款水平被控制在合理的增长范围,但是如果算上影子银行的贷款,中国今年第一季度贷款水平同比猛增了58%,达到一万亿美元。而且这个统计还不算“最不透明的贷款交易”。据中国官方英文版中国日报估计,目前在中国流通的货币量可能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

中国央行面对日益严重的钱荒和股市下跌采取观望立场,似乎反应一些中共新领导层摸着石头过河的测试心态。有分析称,近来中国银行业的钱荒可能预示着未来改革的风险与难度。在改革和政权稳定之间,习近平必须作出权衡,今秋的三中全会将是关键。长期受到政府优惠的银行也和金融机构能否经得住这次清扫门户,金融改革将给既得利益集团和市场带来多大的痛苦和动荡,中国当局能否掌控,都是外界密切观察的目标。

纽约时报储百亮的分析说,改革也许要拿国有银行、地方政府,及政府控制的企业和投资工具开刀。中国领导人面临一个大难题是,一方面希望保持必需的经济增长来满足日益繁荣,且敢于发声的社会,同时又担心改革可能影响一党统治。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