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今日欧洲

中国的亚洲新战略--从巩固经贸第一大国入手

发表时间:

刚刚结束的亚太经合峰会和东盟一系列国际首脑会议不仅预示亚洲势力竞争影响正在进入一轮新的整合,也是中国习李新政权第一次亮相亚洲。今日欧洲专题节目采访台湾铭传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 任杨开煌教授谈中国在亚洲的战略布局新貌。 

广告

法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亚太经合首脑会议,也访问了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而中国总理李克强则参加在文莱举行的东盟一系列地区首脑会议,之后也访问文莱泰国越南等国。中国主要领导人如此集中密出访亚洲,给人以那些重要印象,这与胡锦涛温家宝时代相比较有变化吗?

习李这个体制的亚洲新战略,应该追溯到今年3月的博鳌论坛习近平的一个讲话。在那个讲话里其实就宣示了中国的亚洲战略。 我们对比一下胡锦涛担任一把手以后,第一次在博鳌讲话是在2003年10年以前。那一次的讲话,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胡锦涛主要谈到的是中国内政问题,主要讲中国如何经济发展,至于谈到外交基本都是关于秉持和平外交,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干涉内政,都是一些原来毛周时代定下来的外交语言。同样我们来看江泽民时代,关于国际方面的讲话时,主要还是讲中国本身的发展。我特别注意到习近平在博鳌的讲话,一开始就用一段相当长的篇幅,来讲他的亚洲发展的构想,包括亚洲的发展要真实而上,要顺机转型,共同呵护来破解难题,需要合作,亚洲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样一个讲话其实就代表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第二大国家之后所感觉到的大国身份和大国责任或者大国的地位,不应当再只围绕关心本国的事务,而应当关心到周边的事物。

根据这样一个战略,我们可以看到,李克强不但是最近这一次出访,参加一个国际性的会议,在此之前还访问过印度。习近平也是利用亚太经合会议的便利访问几个国家。习与李这一次前后脚出访亚洲国家,应当是国际会议的安排,而不是刻意单独出来做亚洲的访问。不过无论如何我们可以0看到,中国的新领导人对亚洲的访问,比过去早,比过去多,而且走访的地方也比过去来的深入。讲的话也多半是两个国家或中国与亚洲地区未来的一些构想。所以回过去看中国的亚洲战略,习近平那时的讲话应该就很清楚,中国在亚洲已经感觉到有大国的位置,大国的身份以及大国应有的责任,并且借这一次的机会再做这样的宣示。

法广
中国是否显示了要用推动经济贸易合作的途径,来争取地区第一大国家的地位和影响?

我认为,中国不是争取,而是本来就是亚洲的第一大国。只是因为原来美国介入比较深,中国的位子比较受到挤压。今天来看,特别是在经贸方面,中国本来就是第一大国。虽然政治与军事影响还远远落后于美国,可是从经济角度来看,毫无疑问中国是第一大国。我们看看东盟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所占的份额,与东盟国家与美国的贸易往来相比,就不是同日而语的。这是已经确定的。再进一步看,我相信中国的措施是为了消除别的国家对中国成为大国之后所有的大国必霸的顾虑和担忧,所以中国用经济手段,包括李克强讲到今后会有5亿人次前往各国旅游观光,习近平也讲到要与东南亚有一万亿的贸易额发展,中国希望展现用经贸的力量来巩固或者来确认大国的地位。

法广
中国试图用经济贸易深入发展消除对强势发展的担心,但能否做到消除与亚洲国家海上领土主权争议带来的对立与冲突 ?

我想可能不是能不能做到的问题,中国用经贸双赢的策略鼓动亚洲国家一起来努力,一起来做这样的事情。如果中国受惠了,那么中国也会让周边的国家得到一些好处,这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如果从这一次地区发生的一些南海争执,日本与菲律宾都在挑动,希望用美国的价值标准,比如航海安全,事实上就是申诉国中间,也就是菲律宾在唱独角戏,来附和日本的军国主义主张。其他国家并没有附和,从这个角度可一看到,中国抓到了可以跟其他国家相处的一个要害,这就是经济问题。如果经济越来越紧密,越来越结合,应该说大国的霸或强国的霸,可以适度做一些消除。因为中国毕竟不是用拳头来吓人。

法广
中国确实与亚洲越南,菲律宾以及南海周边国家有领土争议,尽管这一次除了菲律宾以外,其他国家并没有多的表示,经济贸易的发展能否最终消除因为领土主权正以带来的对立和冲突?

要解决主权争议矛盾当然以现存的由西方主导的国家观或以国家为典范的政治学,应当是比较难去找到解决的方案。中国大陆用的办法是利益共同体的方式,来化解或者不特别去刺动这些争议。因为领土主权特别是海洋的领土争议讲穿了还是为了能源嘛,还是为了未来发展所必要的资源。如果资源能够共享,其是在能源的问题上面,可以找到一些可以化解的途径。事实上看到欧元看到世界贸易组织等等的发展变化,可以知道,相对来说,国家或主权可以用别的东西来慢慢取代,用合作或用利益来取代。但假如依然执着用现代或者过去18世纪甚至更早的那些条约的主权观来解决下个世纪22世纪的事情,那时就发现我们没有开放,没有头脑。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解决方式基本是一个新的尝试。

当然,第二还要看解决的程度是什么。不打仗是不是叫做解决,一定要划定疆域才叫解决?要明确解决的标准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

法广
中国在亚洲还有日本与美国这样的竞争对手,您认为今后有哪些力量可以同中国抗衡呢?

我刚才一再讲,中国的做法是要共同利益共同合作的方式。其实所谓共同利益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你一拳我也可能损失八千你要损失一万,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恐怕都会非常慎重,包括中国都会非常慎重地取用自己的力量。所以制衡不一定非要引进别的大国,特别是日本这样的军国主义,我不认为日本能够得逞到什么程度,因为毕竟日本才是亚洲的侵略者,日本曾经发动过亚洲的战争,可能大家今天忘记了实际上更要警惕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这种用承袭西方现实主义来展现自己的拳头的。而我认为中国不是这样的做法。所谓制衡就是共同的利益,互信式的合作,就是一种内在的制衡。不必用一种外力来进行对抗的方式。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