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外媒嘲讽中国援菲太抠门 专家称要考虑国民感受遭驳斥

国际社会对菲律宾的救援和捐款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但与此同时,中国此次的小额援助也引起不少关注。《纽约时报》中文网12日刊发题为《救援菲律宾台风灾民,中国为何不大方?》的文章,认为中国此次仅仅提供10万美元,救助遭受台风“海燕”重创的菲律宾灾民,数额的确不够大。《华尔街日报》 则认为,中国政府似乎是想在大国的国际责任,与国内反对援菲的民族主义呼声之间做平衡。 

菲律宾灾区难民排队领取救灾品
菲律宾灾区难民排队领取救灾品 路透社2013年11月14日照片
广告

对此,《环球时报》今天(11.月14日)的报道回应说,菲律宾的救灾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但一些西方媒体却将注意力转移到中国对菲律宾的救灾援助上,质疑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10万美元援助是不是太少了。除了拿美英等国千万级别的援助跟中国比来比去,有的外媒甚至进一步提出质疑:中国是否能承担起作为崛起中的全球大国的责任?不过,与西方媒体质疑中国“抠门”截然相反,国内网络上则充满了反对援助菲律宾的声音。

在环球网13日进行的网上调查中,近92%的网民不支持向菲律宾提供更多援助。看来,援不援助这个让中国人感情复杂的国家,的确是中国外交面临的两难选择。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13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的对外援助主要还是从本国外交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民众的实际感受出发,而不是迎合国外一些人的愿望和口味。

对此,有网友反驳说,这些人似乎忘记了,在当年的汶川大地震中,菲律宾曾给中国捐赠了超过3000万人民币。作为一个既穷且弱的国家,这可谓是对中国倾囊相助了。现在菲律宾有难了,中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的冷漠和幸灾乐祸,和白眼狼又有什么区别呢?凯迪社区发帖人mynmb的文章说,海燕风灾过后,菲律宾生灵涂炭,情况之惨烈令人悲痛。

对此,各国纷纷伸出援手,这种第一时间身体力行的拯救行动,对于像菲律宾这样的小国无疑是雪中送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为国际社会令人振奋的正能量。可是,北京政府作为在东南亚最有影响力的大国,在此次救灾问题上却表现出令人尴尬的冷漠。中国在刚刚结束的东盟会议中,还曾信誓旦旦地说要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不足一个月,却令人遗憾地看到了中国华丽言语背后的另一面。

网友川人转载的这篇文章说,更令人齿冷的是,在中国媒体论坛留言等言论中,对菲律宾所遭受的天灾不但不加以同情,反而幸灾乐祸。有的更是说这是菲律宾的报应,更有甚者,很多人甚至对中国原本已经相当小气的二十万捐助,还耿耿于怀,甚至骂政府这是“卖国”。也有评论写道,中国承诺捐助10万美元给菲律宾救助台风“海燕”的灾民,却引起中国国内众多网民的反对,理由是菲律宾与中国有岛屿之争,中国不必向菲律宾灾区捐款。

作者蔡慎坤的文章说,这种论调显然让中国官方很尴尬,就连向来以民族主义言论见称的《环球时报》也有点看不下去了,呼吁在对菲律宾的国际救援阵列中,中国不应缺席。“这是我们作为大国应该有的道义。这同哪个邻国是友好国家,还是不太友好的国家无关。以正常规模援助菲律宾,这是中国不因这场风灾在国际社会丢分的底线”。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菲律宾的救援和捐款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为加快营救行动,美国已决定向菲律宾提供2000万美元援助;英国已将向菲律宾提供的援款数额,从先前的600万追加至1000万英镑;日本也向菲律宾捐助1000万美元。除此之外,澳大利亚捐助了960万美元;韩国政府12日决定向菲律宾提供500万美元的紧急救灾援助;就连香港特区政府也将救助菲律宾灾民的拨款追加至5000万港元。

无论如何,面对菲律宾此次遭遇的超强台风,中国做为当今世界的大国,都应不计前嫌负起道义责任,更不要被民粹所挟持或左右。实际上,大灾大难面前,只要伸出援手都将赢来尊重,当年汶川大地震后,菲律宾向灾区捐款3600多万人民币,即使去年云贵地区发生小规模地震,菲律宾政府也向灾区捐赠20万美元。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