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诺贝尔和平奖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2014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引关注

据挪威当地媒体的报道,近日,有挪威议员提名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印度遗传学家斯瓦米纳坦和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马拉拉•优素福,共同角逐2014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该议员认为,如果他们赢得这一奖项,就应该分享奖金。

诺奖创设人,Alfred Nobel头像。
诺奖创设人,Alfred Nobel头像。 Alpha Zeta/public domain
广告

据大公网引述俄罗斯之声消息,今年84岁的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被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正是在袁隆平的努力下,亚洲水稻产量才大幅提高,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目前中国种植的一多半水稻都是袁隆平开发的杂交品种,他的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已被推广到20多个国家。今年88岁的斯瓦米纳坦是印度“绿色革命”的始祖。正是由于他开发的高产品种小麦和水稻技术使国家在消除贫困和饥饿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网友梁应权转载的这篇报道又说,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是第二次被提名角逐诺贝尔和平奖,16岁便成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的故事始于2009年,当时她年仅11岁。她在网上创建博客,讲述她在斯瓦特地区一所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当时,巴政府军和禁止女孩接受教育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在斯瓦特持续对抗。2012年10月,马拉拉遭到塔利班武装的袭击。头部和颈部受伤,奇迹般生还,

在英国接受治疗后继续为妇女受教育权利而战。去年6月,马拉拉在联合国发表讲话,被称为是近几年来在联合国总部发表的最有力的讲话。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袁隆平最终能否获奖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其能够被提名本身,却预示着诺贝尔和平奖的改变和改革。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上,获奖者和获奖内容不乏争议,但争议最激烈的当属诺贝尔和平奖了。

网易评论作者张田勘的文章说,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理解诺贝尔关于和平奖的遗嘱内容。遗嘱中对于该奖项的规定是,“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一言以蔽之,和平奖就是要奖给那些为世界和平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然而,时代在变化,即便不考虑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因素,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这一标准也存在着不少的争议。

因为在今天要遴选直接为裁军或阻止战争做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已经非常困难。其实,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百年诞辰时,诺贝尔评委会就曾表示,希望扩大和平奖的评选范围,例如包括环境保护主义者、摇滚歌星,甚至记者。这意味着,即便是那些间接对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和组织,也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实现这一转变的显著标志首先发生于2004年,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肯尼亚环境保护活动家旺加里•马塔伊女士。

除了从环保与和平有关的角度来阐释和平奖外,诺贝尔奖评委会还从金融学、社会工作与减少贫困人群的关系来颁发诺贝尔和平奖。2006年孟加拉国搞小额贷款的穆罕默德•尤努斯获奖,评委会解释:“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时,才会成为可能”。

如果袁隆平和斯瓦米纳坦等人此次能够获奖的话,就应当看作是继环保、金融和社会工作推动世界和平之后,生物技术推动世界和平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了,因为持久的世界和平,只有在大量人口不挨饿之时,才能够真正实现。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