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社会

河南城管集体扫街被指作秀 十余人扫20平米是扫地还是排雷

5月8日,一张河南信阳城管集体打扫街道的照片,引发网友热议。这张备受质疑的照片刊发在当天的《信阳日报》上,就是这样一条“公仆上街大扫除”的本地简讯,竟然被《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争相转载,网友跟评如潮。照片中,十余名身着制服的执法队员手持扫帚,围在一块不到20平米的人行道上,装模作样地清扫路面。网友们认为照片摆拍的痕迹明显,质疑这些执法人员是在作秀。

信阳日报配图被吐槽
信阳日报配图被吐槽
广告

据《京华时报》9号的报道,单纯从照片中可见,执法队员正在清扫的路面原本就很干净,并没有明显的垃圾。照片经过网络转载,引发了眼尖网友的吐槽和质疑,“地上这么干净,你们扫什么呢?十几平米的地方,十几个人扫地不挤吗?这样的扫地姿势使得上劲儿吗”?还有不少网友调侃称,“你们扫的是寂寞吧”?“地上本无物,扫着扫着就有了”。

对此,作者维扬卧龙的文章点评说,干活就要有干活的样子,至少要像那么回事,11个人也要扫点垃圾,地面那么干净,簸箕里也没有一点垃圾,说明这地方是人家环卫工人已经打扫干净的,作假都做得这么敷衍,怎么不带个吸尘器去当道具呢?领导11个人才扫20来平方,这究竟是在扫地还是扫雷?是创卫还是添乱?即使是小学生晚上值日,三五个人都能打扫一大间教室,这些领导连小学生的能力都不如,怎么还上大街扫地去丢人现眼呢?

作者凌国华的文章说,“地上本无物,你们扫什么”?5月8日上午,一张“信阳城管扫大街”的照片在微博上热传,眼尖的网友质疑:地上没一点垃圾,却有十几个人打扫,不光姿势别扭,拿的扫帚也不是扫大街用的,根本是在作秀。(中原网,5月8日)不得不说,城管在民众眼中的固有形象确实不佳。尤其当看到一群城管围成一圈,在干净的街面上“打扫卫生”时,人们的反应可想而知。

不捡垃圾只见人、摆拍痕迹严重、十足的作秀……类似的吐槽不绝于耳,本就对官场作秀深恶痛绝的民众,哪能忍受得了如此愚弄?面对记者,信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办公室一位主任澄清照片不是摆拍,只是“选取角度不太好”,打扫了近两个小时,并非扫了一小块,并说可以向街面商户求证。

我们也非常愿意相信他们不是在作秀。但这“角度不太好”的照片,干活的姿势和使用工具的外行,尤其是十多人扎堆儿,无法不令人感到这是作秀。吐槽归吐槽,如今,“城管扫大街”是否作秀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其背后所暴露出的官民关系生态,这显然比纠缠于城管是否作秀更值得反思。

凌国华的文章又说,“城管扫街”之所以被民众认为作秀,一方面是城管在民众头脑中欠佳印象的周延,另一方面则暴露出以城管为代表的“官”方,在不容乐观的官民关系生态中的尴尬地位,试想一下,如果把城管换做其他具有政府公职背景的工作人员,想必也难逃作秀的指摘。之前见诸媒体的诸如官员扫大街、挤公交、包饺子、整理图书馆之类的亲民行为,都难逃作秀的嫌疑。

这也难怪,官员既然有亲民的意识,做这些事就是应该的;而这些本应“泯然众人”的普通行为,为何却要拍成照片、写就新闻大肆宣扬“领导体察民情”?这究竟是官员被官本位思想武装头脑的缘故,抑或是为配合某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而故作姿态?应该意识到,在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公民的权利意识逐渐提升,民众对于官方新闻不再只是单纯的被动接受,而是有了质疑、反思甚至解构的意识和行动。

并开始懂得认知公权力的性质、来源和目的,对公权力容易出轨的特质有了逐渐增强的警觉。在权利和权力的博弈中,公民精神在增长,同时也对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行为边界,有了更强劲的监督和制约。对于无论公权力还是公民权利,这无疑都是可喜的进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