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一场记忆过去与忧虑未来的烛光晚会

发表时间:

今天(6月6日)是二战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日。法国准备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来自1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1800名二战老兵云集诺曼底出席纪念仪式。今天出版的多份全国性大报纷纷将头版报道的重点聚焦在相关的话题上,通过对一些曾经参与或经历了诺曼底登陆的当事人的访谈或报道,将70年前这一历史性的一幕历历在目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广告

《费加罗报》发表社评指出:这段历史越来越遥远,各路见证人也逐渐逝去。再过五年、或者十年,此类纪念活动将不再会引发如此强烈的震撼、也不再会激发如此激动的心情。那些年事已高、佩带着奖章的军人们的身影将逐渐在诺曼底海岸消失。然而,每一个人都希望牢牢记住这段即痛苦又光荣的历史。天主教《十字架报》也发表评论说:过去与现实往往即交汇融合、又遥相呼应。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令我们回顾历史、向那些为解放欧洲做出贡献的战士们致意、缅怀在这场战役中献出宝贵生命的成千上万的士兵和平民。法共《人道报》刊出对两名不同见证人的访谈,其中一人是参与了诺曼底登陆的伞兵、另外一人则是领导了诺曼底武装力量抵抗运动的领袖之一。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讲述了1944年6月6日的经历。

周五出版的法国其他各报头版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世界报》突出报道了与前总统萨科齐2012年高额竞选资金相关的话题;《解放报》则发出“医疗辅助生育(PMA)面对所有人”的呼吁;《经济回声报》侧重报道了欧洲央行为避免紧缩、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的相关消息。

此外,六四天安门事件刚刚送走25周年纪念,《世界报》刊出该报驻香港记者一篇报道,介绍了今年香港六四烛光晚会的情况。报道指出:1989年镇压行动25周年之后,本周三六月四日,香港维多利亚公园的烛光晚会聚集了20多万人。襁褓中的婴儿、出生仅十天的小艾伦-忠(Alan chung)大概是本次烛光晚会年纪最小的参与者。1989年,小艾伦-忠父母的年纪尚小、对天安门事件没有什么记忆。但他的祖父母却参与了游行示威并出资支援了北京的学生。他们对曾带来希望的这场北京之春运动遭到血腥镇压感到震撼。做为第三代人的代表,再过几年,小艾伦-忠在谈及烛光晚会的时候便可以这样说:我从出生起就参加了这一活动。

报道指出,除香港绝大多数反对派政党和团体、以及知名或未知名的捍卫人权民间组织外,出席烛光晚会的还包括所有令北京不快的团体,如:藏人、法轮功成员以及一个越南人的组织。

当晚20点,聚会的20多万人向天空举起手中点燃的小蜡烛。整个仪式庄严、隆重。一位当年在加拿大就读的学生、罗伯尔-蓝(Robert Lam)向《世界报》表示:纪念六四已成为香港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唯有我们保留了火炬。1989年播下的种子,应该由我们来督促成长。不过也有许多人表示了对香港的忧虑。六四学运领袖之一吾尔开希认为,香港六四烛光晚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悼念活动,它已成为提醒港人对未来可能遭遇的命运的警示,以及港人捍卫未来的一种方式。

《世界报》记者指出:目前当局加强了打压运动,媒体针对敏感话题实行自律。民主改革停滞不前、民众的生活质量随着游客量及中国投资的减少而下降。正因如此,许多港人才积极动员起来参加每年的烛光晚会。烛光晚会体现了香港人对言论、集会自由、以及真正民主制度的追求,也表现出他们对中国大陆日益增长的影响的忧虑。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