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科技

港媒:中国研究超音速潜艇技术有所突破

据此间传媒引述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名研究学者报导,中国在研究超音速潜水艇的科技有所突破,未来中国的潜艇从上海到美国的旧金山的旅程,两个小时也不用。

军演中的中国海军舰艇和潜水艇。
军演中的中国海军舰艇和潜水艇。 路透社照片/REUTERS/Guang Niu
广告

南华早报指,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杂流动与传热研究室研究的小组组长李风臣教授表示,新的技术可以容许潜水艇或鱼雷在水底下以超高速前进。

李教授说,研究小组利用崭新的研究方向,得以成功制造一个覆杂的“气泡”,从而可以在水底下快速前进,“我们对这个技术的潜力感到兴奋”。

理论上,水比较空气对物体产生更大的阻力,因此传统潜水艇的速度要比飞机慢。

在冷战时代,苏联军方发明一种名叫“超空蚀效应”的技术,将水底下的载人物体放在一个气泡里面,避免与水产生阻力和摩擦。报导指,当时苏联的这种超空蚀效应的鱼雷名为Shakval,航速可达每小时370公里或甚至以上,快过所有传统的鱼雷。

超空蚀效应载人工具的速度,在水底航空时理论上可以达到音速,或每小时5800公里。但这个技术却有两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水底载人物体启动时必须达到高速,或每小时100公里,方可产生和维持气泡。其次,要在如此高速的气泡中使用传统的船舵方向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船舵只在气泡里面而没有与水接触。

也因如此,苏联时代的这种技术,只能用在鱼雷身上,但就算如此,鱼雷也只能直线前进。

但李风臣教授表示,中国的科学家已经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他说,超空蚀效应的船只在水底下,将不停以一种特别的液体膜淋在船身上,可以减少在低速航行时水对船只的阻力,而当时速达到75公里后,船只才进入超空蚀效应状态。这种特别的液体膜还可以帮助船的方向操作,在精准的控制下,船身上不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的阻力。

不过李风臣同时指出,目前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控制的问题之外,科学家还需研究出一个强力的水底火箭,协助船只在水底远程行驶。苏联的超空蚀效应鱼雷的航程,只有11至15公里。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