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香港

党媒首次以“动乱”形容占中恫吓港人

中共喉舌人民日报海外版11日发表由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撰写的评论,首次以“动乱”形容已经进入第15天的占中运动,题为《香港还有多少家底可供糟蹋?》的文章,一共9次用了“动乱”这个词来形容学生的和平占中运动。在此之前,中共的喉舌一直都以“非法行动”来形容占中。不过这篇文章认为,香港的动乱撼动不了大陆经济的全局。

10月12日在香港政府大楼前出现的雨伞
10月12日在香港政府大楼前出现的雨伞 REUTERS/Bobby Yip
广告

香港有传媒认为,这篇评论员文章指占中是动乱,令人联想到八九民运,认为北京对占中的态度可能转趋强硬,甚至是为清场发出讯号。1989年4月26日人民日报对当时学生发起的民主运动,发表了一篇措辞强硬名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社论,但相对于今天由海外人民日报刊登署名文章,北京显然还算留有一手,恫吓性质多于一切。

《可供糟蹋?》的文章指出:“在此次占中动乱中,香港为之付出的显性经济成本主要是特区政府为应付动乱增加的开支、香港股市下跌蒸发的市值、餐饮零售旅游行业在国庆黄金周损失的营业收入等项目”,又说“占中动乱还给香港经济带来隐性损失,也就是因此而损失的机会,香港居民、特别是香港青年赖以安身立命和向上流动的机会......这些年来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的动乱使香港损失了难以计算的机会”。

文章还明确指出美国和西方势力介入这场动乱,“考虑到占中动乱背后的美英操盘手们‘扳倒中国’(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的说话)的意志足够冷酷、坚定,考虑到他们为此次的大动作已经策划、布局数年之久,他们绝无可能因为站到前台的占中学生心灰意冷打退堂鼓、因为遇到主流民意的抵制和反击就洗手不干,他们会猖狂反扑,香港这场斗争必然会经历几次三番的反覆拉锯,而香港遭受的损失将更加巨大。

文章最后还语带恫吓的警告香港的学生停止占中,否则下场一如朱绮华。香港老太太朱绮华在公民党的律师协助下,以环保理由入禀法院要求停止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文章说:”曾经自以为正义的朱老太沦为街坊千夫所指,就连她儿子媳妇也对她严厉谴责,她只能整日深居简出,悔之无及,而当初挑唆她的公民党律师却把自家责任推卸个精光。今天,满怀冲动参加占中的青年们结果会怎样?“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