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高层

黑龙江农垦巨头隋凤富落马

11月27日,中共中央纪委网站宣布,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隋凤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是中央第八巡视组结束对黑龙江的巡视两个月之后,该省首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

黑龙江农垦巨头隋凤富落马,2014年11月27日。
黑龙江农垦巨头隋凤富落马,2014年11月27日。 网络DR
广告

今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第八巡视组向黑龙江省反馈巡视意见时指出,“有的地方和单位党政一把手连续发案,农垦、森工、煤炭系统及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领域违纪违法案件频发”,要“严肃查处农垦、森工、煤炭系统及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着力查处一把手顶风违纪案件”。

财新网引述长期关注和研究农垦系统的北京理工大学胡星斗教授的研究,“黑龙江农垦系统的问题之一是“黑地”,即不需要向国家上缴税费的土地。

自2004年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之后,大部分省的农民不再交农业税,但黑龙江国有农场依然保留该税费,并有官方文件规定每亩可收20到30元的税费,但实际向农民收取税费超过400元每亩。

胡星斗估算称,这笔收益每年约在40亿,目前累计已逾上百亿,“因为是针对黑地收费,税费不需要开具发票,说交多少是多少,也无人监督,不知道用来干了什么”。

本台记者曾在黑龙江、内蒙等地采访农垦维权人士。

农垦系统是中国特有的军政农合一的特殊体制,往往设置与边疆地带,除了开发边疆土地资产外,还有戍边屯垦的军事意义,在改革开放后,农垦系统进行了改制,除了新疆兵团外,基本只保留了其经济和行政职能。

本世纪初,中国政府废除了向农村、农民汲取农业税的政策,随着中央政府府库充盈,开始反哺农村,给予大量政策性转移支付。

传统来说,东北农垦系统职工由于国有身份,人均土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收入较高。本世纪初开始,农垦职工的收入已经低于附近的农村居民,而农垦管理层对经济绩效的追求,更导致矛盾激化。

一方面,普通农村农民所享用的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农场普通职工无法享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也给农民流转土地时提供了一定保障。由于农场土地属于“国有”,农垦系统官员为追究经济绩效,引入种粮大户,对租用土地的国有农场职工,则以经济杠杆进行驱赶。

农垦的军事职能淡化后,行政职能继续保留,甚至拥有农垦公安局、法院等机构,农垦系统改革滞后,对农垦职工的人身控制和剥夺相对东北基层农村反而更加酷烈。由于国有农场政企合一,内部人控制,农垦系统逐步转为巨型土地寡头,巨额地租收入难见天日。

公开资料显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所辖区域是中国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经济区域,现有九个分局。隋凤富之前工作的八五七农场隶属于牡丹江分局。

隋凤富还曾担任过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总经理。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3月,与农垦总局并列,二者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同年,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大荒集团)成立,由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独家发起。2002年3月,北大荒集团在上海证劵交易所上市。

《中国经济周刊》曾报道,在隋凤富的带领下,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将通过出让国有产权、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外向度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2013年4月,《第一财经日报》曾报道称北大荒集团1.9亿资产神秘“蒸发”。同年11月,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则爆料,北大荒历年披露的土地承包收入比实际收入至少缩水近50%。这些地租收入是被上市公司大股东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截流”,截流金额至少有30个亿。

近年来,黑龙江农垦系统已有至少六名官员落马。除了隋凤富和许先珠,另外四人分别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原常务副书记李涛,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原副巡视员、绥化管理局原局长于胜军,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原党委副书记、局长张桂春等。

公开资料显示,隋凤富今年58岁(1956年12月出生),山东蓬莱人。1977年进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八五七农场,从职工做起, 2005年2月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局长,又经过三年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

2013年1月,年满56岁的隋凤富当选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跻身副省级官员之列。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