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自然的吟唱,花鸟的见地

发表时间:

一批对博物馆来说都是水准极高的花鸟画历史精品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出,给在法国人数急剧增长的热衷中国文化的人士一个明确的提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不仅仅是启蒙的摇篮,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也有能力自豪地展示国际一流博物馆里才见得到的展品,也完全有博大精深的潜力。

广告

刚刚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的中国花鸟画展 « 自然的吟唱 » 是一个很重要的展览,这几个星期,法国的主流媒体和各主要艺文网站象 Lefigaro ( 费加罗报), leparisien ( 巴黎人报), Timeout, 75.agendaculturel, parisetudiant ( 巴黎学子) 都积极向欧洲观众推介。

« 自然的吟唱 » 为欧洲观众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来体会和享受300年间,中国各地名画家对花鸟的把玩。

国宝中的国宝

和文化中心过去展出的当代国画家临摹古法,演绎古风,创造新画不一样,这次展出的64幅作品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库藏的精品,从扬州八怪到吴昌硕,从李瑞清到张大千,张张都是众多当代国画家研究和治学的范本。其中部分作品被中国政府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国宝中的国宝。

难得的裸展

这次展览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这些平时幽禁深宫的画作在保安严密的看护下,不加任何防护,没有任何隔离地提供给观众欣赏。这对巴黎的观众,尤其是内行的艺术鉴赏者来说是一个相当高的礼遇。这好比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或者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把库房打开,专门拿出一些不便长时间暴露在公共空间里的作品让有资历的专业人士一饱眼福。因为内行的眼睛知道这些作品无论出现在多么精美的印刷品里,多么逼真的电脑图像里,一定都会走样。你对中国画的认识如果建立在扭曲的视觉经验上,那是悲剧。而这次 « 自然的吟唱 » 展,罕见地以裸展的方式让观众很直观地接触到中国花鸟在色彩,用笔和细节上原原本本的精到。这是很高的规格。

跨越300年的言情意志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殷福在展览的画册中提醒,中国花鸟画,绘事寓兴,抒写文人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

这也就提醒观众,64幅画作,时间跨度有300多年,地域跨度覆盖从南到北中国各地,在明和清各个朝代的变迁,从帝王制到上个世纪七零年代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的过程里,以图形象征心愿的花鸟画不仅有艺术家技法的印迹,也有时代的影子。不加限制地直观花鸟画,其实也就是提供了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中国花鸟画家丰富而纷呈的材料,技法,和比喻象征手段的图像档案。

博大精深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素材提供给观众,观众怎么用。欧洲的观众群的层次是很丰富的。有的是藏家,他们在收藏明清作品的时候需要有丰富的视觉经验和准确地图像参照,这次展览为藏家和艺廊提供了难得的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的机会。有的是学者,他们要研究中国一个具体的年代和地区画作的语境。换句话说,这画是为谁创作,怎么创作出来的,之后又是谁收藏了,怎么收藏,在哪里展示 ? 画作的寓意和收藏时期的政治社会生活又有什么关系 ? 很可能看了原作以后找到线索,豁然开朗。博物馆和美术馆的专业人员他们会看作品和他们馆藏的同时代画作,或者是出自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有什么关联,研究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什么用时间顺序来布展,而没有从他们的研究成果出发,围绕一个选题来展览 ?

这次展览对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这几年来发展培养起来的中国文化的崇拜者可能最有意思。文化中心陆陆续续办着语言,书法和中国画学习班。一批对博物馆来说都是水准极高的花鸟画历史精品在中心展出,也给在法国人数急剧增长的热衷中国文化的人士一个明确的提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不仅仅是启蒙的摇篮,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也有能力自豪地展示国际一流博物馆里才见得到的展品,也完全有博大精深的潜力。
 

"自然的吟唱" 策展人李晓松专访
15:43

Culture RFI 22 dec 2014 par LIN Zuqiang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