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上海踩踏事件凸显中国隐藏的脆弱

发表时间:

号称中国经济首都的大上海,新年伊始发生人踩人悲剧引起西方媒体广泛关注。因为这是新年开始瞬间发生的第一起重大事件,此间媒体形容:上海踩踏事件使全球新年庆祝的焰火黯淡无光。法新社评述:上海踩踏事件把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脆弱的一面显露在世人面前。但是,许多观察家认为,当局至今很难适应中国社会迅猛变化的疯狂节奏。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周三周四相接之间,刚刚进入2015年的瞬间,在著名的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聚集着庆祝新年的数十万人群。这本应是一场愉悦的在中国经济首都的新年聚会,顷刻演变成一场震惊全球的死亡惨案。在疯狂的人流骚乱中,36人被踩死,49人受伤。

发生在上海外滩这一历史上早已扬名中外的广阔大道的悲剧,是2010年上海高楼大厦起火造成58人死亡以来最残忍的悲剧。

法新社事后采访了一些见证者。李隽,幼儿园老师,出事时距离她的小妹只有几米,眼睁睁地看着妹妹被疯狂的人流夺取了性命。他流着泪告诉记者:“我无法说服自己,妹妹已经不在了”。他愤怒地表示:“政府逃不脱责任,出事时,有些警察就藏在人群中”。

从一段放在新浪网的录像看,一个巨大的人群,没有任何分流,突然在通往观礼台的楼梯上发生冲撞,人流随之像漩涡一般团聚起来,越团越大。在这种形势面前,为数不多的警察显得无能为力,无法让那些不断向前推搡的人群后退。与此同时,那些被推倒后躺在地上的受害者已经丧失了知觉。

这起事故是否因上海当局疏于管理造成?法新社引述的上海警方一位名叫蔡李欣的负责人承认:由于不是“正式的官方组织的庆祝活动”,出动的警力比国庆节时要少得多。不过,他的这段发表在一家官方网站的评论很快被擦掉。警方辩护说,在悲剧发生后,他们立即派遣了700名警察奔赴现场维持秩序。

去年,曾经有30万人在外滩聚集庆祝新年除夕。据估计,今年出现的人数可能远远高于去年。

法新社引述新华社的评论承认:“上海市政府遭到猛烈批评,市政府被指没有采取预防性措施”。

对于法新社记者在外滩遇到的上海人而言,毫无疑问,上海市委无法推卸对这起灾难应当承担的责任。很简单的道理:在中国,任何巨大的集会通常是由中国共产党来组织的。

一些见证人还说,人群的密度太大,人流异常恐慌,都妨碍了救助行动,尤其阻挡了救护车进入。

一位名叫深山老林的网民说:“我认为负责安全的政府机构完全失职。他们没有正确评估形势,他们没有及时作出应当采取的措施”。

现年21岁,三年前从安徽来到上海定居的蔡津津,在她的表妹齐小妍被踩死后悲伤地对记者说,“我无法相信这种事会发生在上海”。

就连很少会发出批评声音的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也认为这一悲剧“发出的警告提醒人们,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管理仍然很脆弱”,这家通讯社认为:“同样的事故,死伤如此惨重,在发达国家非常罕见”。

这场惨剧的遇难者大都年轻而且女性居多。星期五,当局公布了36名死者中32位的身份,最小的只有12岁。28人在25岁以下,21人是女性。

范萍的丈夫杜双华,被踩死时37岁,是岁数最大的遇难者。范萍对记者说:“在医院,我们从头天半夜12点等到第二天晚上九点,没有任何消息。直到最后,他们告诉我去火葬场同我丈夫的遗体告别”。范萍还没有告诉他们唯一的儿子爸爸遇难的消息。

在火葬场,亲人们痛苦到极点。一位女子在绝望中跌倒在地。一位父亲说:“我的儿子在里面,我不忍心看他”。一位名叫徐建中的出租司机对记者说:“死去的大部分青年人都是独生子女”。

最近这些年,上海以其超级现代的浦东建筑,以全球第一大的城市地铁网络,以其拥有的磁悬浮列车和2014年打破历史记录的股市,成为向外界展示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窗口。

但一位经济学者Andy Xie向记者表示,“上海还有别人看不到的另外一面,表面的光鲜掩藏着重大的管理问题”。他认为:“所有涌向这座城市的人制造出新的社会问题”。“管理好上海并不容易,在全世界还没有先例”。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