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

气候升温:企业是“罪人”还是“救星” ?

发表时间: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是全球企业界以及金融界人士汇聚一堂的论坛,而曾经声称金融界的他的敌人的法国总统奥朗德今年却令人意外的出现在论坛上,引发舆论费解,奥朗德因而成为自1971年达沃斯论坛创立以来,首次出现论坛的左翼政党的主席。在法国颇具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Attac组织负责地缘政治以及气候变化项目的负责人马克西姆•龚步Maxime Combes近日在法国网站参与网站Médiapart 发表文章,标题就叫做:达沃斯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它是问题的一部分。

环境与发展
环境与发展
广告

文章指出,奥朗德总统在达沃斯呼吁各国企业为减低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贡献,并且呼吁他们向联合国援助贫困国家的绿色基金提供援助。然而,作者质疑道,奥朗德总统应该知道,在目前的国际经贸合作的司法框架下,要指望跨国公司为减低温室气体做出贡献,实在是痴人说梦。

确实,在如何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讨论中,企业界经常被指控为是造成地球升温的主要责任者,尤其是那些开采石油以及天然气的能源行业的企业。最近十多年来,许多能源企业积极参与环保工作,但他们的行为往往被环保组织谴责为是绿色清洗,英文叫做 Green Washing,也就是说,打着减排的旗帜,开发绿色商业。

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应该在遏制地球升温的活动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企业难道就不能成为遏制气候变化的救星?

我们为此采访了马克西姆•公博先生。

法广:您为什么认为企业是问题的一部分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呢?

马克西姆•龚步Maxime Combes: 企业的投资、生产以及招聘其指导思想就是盈利,具体的来说,一个能源行业的企业在决定开发以及研究计划时,他的投资策略主要根据能源的价格、股票价格以及盈利目标而定。他当然不会主动根据就业、减排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等因素来选择投资。这是事实。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有两种选择,其一就是象法国总统奥朗德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以及欧盟委员会以及联合国等其他国际性机构一样,诚恳地请求这些跨国公司的老板做出理性的投资。

因为既然国际社会给他们的投资提供了许多方便,允许他们在全世界各地投资,并且享受优惠的投资环境,那么,作为回报,他们应该积极地配合联合国气候协议框架谈判,积极投资可再生能源,减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等等。这就是为什么法国总统奥朗德要亲自前往达沃斯,他要求各大企业资助减排活动。这也是为什么联合国最近十多年来不断地要求全球的企业界代表积极参与气候谈判峰会。但是,企业的参照目标是它们自身的盈利计划而不是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所以,我们更加倾向于第二种选择,我们认为企业必须接受一定的规则,并且根据这些规则来决定他们的投资以及开采项目。我们认为今天全球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就在于缺乏一定的规则,而这些规则之所以难以出台,主要原因就在于各个政府以国家主权为借口拒绝采取措施将跨国企业的行为规范化,早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相关的谈判就未能达成任何协议。之后,无论是世贸组织还是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协议,都为跨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方便,所以,今天迫在眉睫的问题的是,国际贸易法以及金融投资法都已基本齐全,但却缺乏新的法律规章,来保护环境,保护就业。也就是说,怎么样才能够在保障贸易以及投资的同时,保护环境?如果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以及各国政府能够做出明确的规章的话,那么,企业确实可以成为解决温室气体问题的措施之一。也就是说,比如说,如果我们决定为了将地球升温的幅度保持在两度以内,那就必须减低能源开采的速度以及数量,也就是说,企业必须放弃深海开采石油或者天然气的计划,必须放弃页岩气开发计划,必须放弃在加拿大油砂的炼油计划。原先准备实施上述计划的投资资金,应该被投入减低能源消费的计划或者可再生能源的开采计划。而要达到以上的目标,就必须推行全球范围内共同遵守的规则。而今天相关的国际法不仅不能起到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相反,还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我可以举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保护当地就业,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出台了一条法律,规定给发展可再生能源、使用当地生产的原材料以及招聘当地职工的企业发放经济补助。然而,欧盟以及日本却在世贸组织状告安大略省优惠本地企业的措施,违背世贸组织公平竞争的原则。世贸组织仲裁机构裁定加拿大安大略省违规,安大略省最终不得不取消上述优惠政策。上述例子显示,今天的国际贸易法以及投资法规定细致,对各国具有极大的约束力。所以,所谓国际社会很难向主权国家发号施令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世贸组织的规章制度就对各国的经贸活动具有重大的制约力,而贸易投资的权利要远远高于环境以及就业的权力,这是一种政治选择,这是各国政府的共同的选择,而这一选择对保护环境、遏制地球升温以及气候变化都十分不利。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下来中国的企业家如何理解企业在保护环境中的角色。中国著名的非政府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利民去年年底来法国巴黎参加了由中欧社会论坛主办的中欧气候论坛,王利民因此接受了本台的采访,他在访谈中向我们阐述了他对环保企业的理解。

法广: 您认为企业在减排活动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

王利民: 我们坚信在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将是社会企业,我们坚信所有的企业都将是生态社会企业。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古老的作坊企业,他们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尊重自然,中国古老文化中就有敬天,敬地与爱人这样的说法,说得就是这样的慈悲情怀。中国这种古老的环保思想的精髓。而今天中国的企业都得了一种集体的病,也就是企业自然缺失症。他们从不考虑自然的需求,他们无畏于自然,他们从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自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们为所欲为。这就导致今天的中国没有一块干净的土地,也没有一条干净的河流,更为严重的是,就连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也遭到严重的污染,因此,如果我们要保护环境的话,就必须使企业走上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企业一起去看病,使中国古老的环保哲学思想与今天现代的企业管理相结合,走上一条基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对比以上两位中法非政府组织代表的言论,很显然,如果说,法国的公博先生主张制定明确的规章依法来限制企业的行为的话,中国的王利明先生却似乎更主张以德来治理。这或许又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又一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差异是否应该被纳入制定全球性的治理规章的考虑范围?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