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北京话题

军方专家质疑张灵甫抗日名将地位 遭两岸舆论痛批

发表时间:

今年是日本二战战败70周年,海峡两岸在纪念“八年抗战” 的话语权上,再次展开争夺。针对近日有大陆军方专家撰文,抨击在国共内战中阵亡的张灵甫将军不是“抗日名将”,而是“是解放军手下败将”的言论,台湾国防部发言人罗绍和回应说,这是中国官方媒体“无视历史真相,是在歪曲历史”。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这里说起。罗绍和表示,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中共内部存在着反历史的力量”,令他感到遗憾。

北京话题
北京话题
广告

网友宋胜利转载的这篇报道说,在回答提问的时候,罗绍和还特别强调,在中国不断要求日本正确对待和深刻反省,其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之际,他诚挚地呼吁中共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诚实面对历史,才不会羞辱那些为国奉献的军民同胞”。事件的起因是,近日,国防大学教授、解放军少将徐焰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题为《拔高张灵甫,有人认识错乱》,认为有人将张灵甫抬高为“抗战名将”,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故意颂扬那些被中国革命所打倒的人物,并借此来否定当年的革命战争和建立新中国的合理性。

作者夜半挑灯看吴钩的文章说,看了徐少将的高论真是令人无语。不就是把张灵甫喊了一声“抗日名将”嘛,至于这样小题大做上纲上线吗?再说了,张灵甫怎么就不能称之为抗日名将了?抗战期间,张灵甫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书写了自己人生中最为风光的一页。而且数次负伤,流血无数,直至在高安战役中一条腿被打断,成了“瘸腿将军”。

张灵甫不但作战勇敢而且战功卓著,德安大捷之后,在著名剧作家田汉编写的话剧《德安大捷》中,张灵甫以真名实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在国民党朝野,张灵甫也被视为“常胜将军”。纵观8年抗战,虽然张灵甫开始的军衔不算太高,可他恰恰正是经过8年抗战的生死考验,才一步步成长起来,并逐渐奠定了其军中地位,从而统率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整编74师的。

就是这样一位在8年抗战中为中华民族立下赫赫战功的抗日英雄,只不过有人把他称之为“抗日名将”,居然惹得我们的徐少将大为不满。竟然认为这是人为拔高。可是,解放军战将如云,个个功高盖世。你把那些将军单个拉出来遛遛,在8年抗战中,又有几个比张灵甫打的恶仗、大仗更多?有几个比张灵甫流得血更多?又有几个比张灵甫杀伤的日寇更多呢?

退一万步讲,即使“抗日名将”这顶帽子戴在张灵甫的脑袋上不太合适,可他毕竟也称得起是一位抗日英雄了。为什么我们非要这样不依不饶斤斤计较呢?难道就仅仅因为他是国民党将军吗?同样都是将军,请问徐少将,你头上这顶将军的帽子,和张灵甫“抗日名将”的帽子相比,哪一个更加名副其实呢?我们不是一贯号称崇尚民族英雄吗?抗日英雄张灵甫将军已经死去近70年了,作为后人,我们连将军的遗骨都不知道流落何处,还有什么脸面来对张将军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呢?

作者汪刚强的文章说,一直以来几乎毫无争议的抗日名将张灵甫,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竟然被中国大陆一位从未上过战场的文职少将徐焰掀翻在地,还原了其所谓本来面目。徐将军火眼金睛,一下就逮住了张灵甫的软肋:抗战时期,张灵甫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营长、团长,校官而已,直至战争末期才升为军长。名将,至少得是个将官吧,但抗战的绝大部分时期,张灵甫都是校官,也配得上称为名将吗?

不仅如此,徐焰将军还揭了张灵甫的颇多短板:比如说,道德品质低下,曾无端怀疑妻子不贞将其击毙;坚决与共产党为敌,积极参加内战进攻解放区等等。看得出,在徐焰将军看来,最好成立一个专门的抗日名将评审委员会来评定,最好由徐焰将军担任评委会主任,制订出一整套的评审细则,就像评职称一样。怎么能允许民间信口开河,抗日名将想让谁当就让谁当呢?

按照评委会主任徐焰将军的意思,细则里面至少得有这些要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不曾与人民为敌;有良好的私德等等。最好还曾发表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军事论文,有军事著作传世的优先考虑。如果按照这几条细则,张灵甫想成为抗日名将,做梦去吧。不过,按照以上这些标准,当年八路军的许多高级将领,比如贺龙,大字不识几个,让他写军事论文,不是开国际玩笑嘛。

林彪也不行,早年还曾吸过毒呢,更何况他后来还叛国了。说起私德,我们那位号称曾亲自“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领袖也有软肋,前面的老婆还没离婚呢,就和后面的睡到一起了;还有一些高级将领,解放后刚一进城,身份一变就做了陈世美,私德都有问题啊。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作者李明中的文章说,我曾在90年代到过湖南芷江日本军队受降纪念馆,看到门口写着:“在某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我就觉得很无耻,厌恶得连门都没有进去。现在,我们又要继续抹杀张灵甫是抗战名将,那纪念抗日战争还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继续说是小孩用弹弓把日本打跑的呢,最好还加上这些都是在你徐焰少将领导下进行的。

附:张道宇(张灵甫之子)答国防大学徐焰先生问 九州欢乐转载

一、问:国民党当局抹杀共产党抗战业绩?
答:我非国民党党员,自不宜越俎代庖,不过就我所见,何应钦将军所著「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一书当中,对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共同抗战一事并无避讳,近期台湾发行抗战纪念月历,亦将黄埔一期左权将军纳入,纪念抗战,中华儿女责无旁贷,对真正有贡献者,应无分党派,共同缅怀。

另在台北国史馆寻访先父档案过程当中,我也发现该馆业已公开的档案当中,有很多关于八路军初期参与抗战史料,都提供大众了解,我仅抄录几则目录索引,供徐焰先生研究,如果徐焰先生不弃个人并非专业学者,我也很愿意尽我所能,取得内容供其了解参阅:

- 中国红军电告全国军民团结一致对外共御日寇,朱德毛泽东等电蒋中正力驳八路军游而不击之说陈述共军抗日战况并号召共同抗日。(1937年)- 朱德彭德怀电林森蒋中正等红军已遵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即就职现已东进杀敌。(1937年9月3日)

- 朱德彭德怀电蒋中正中央社中央日报第八路军办事处等综合第八路军在平型关袭击日军激战经过并缴获军用品等捷报。(1937年11月2日)- 朱德彭德怀电军事委员会中央社第八路军办事处截击沾尚广阳及工云平鲁间日军经过并消灭日军与缴获军用品等捷报。(1937年11月11日)

- 朱德彭德怀电蒋中正第八路军挺进队攻克满城与平汉线于家庄车站情形及刘伯承师袭占赞皇城经过。(1937年11月13日)- 朱德彭德怀电蒋中正拟请迅集结预调入山西部队于灵石平遥及由第八路军截断正大同蒲并以汤恩伯部抵抗正面日军将华北战局仍能可为。(1937年11月13日)

二、 问:张灵甫在抗战中的地位?
答:先父毕业于黄埔四期,抗战爆发前,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学生任军长比例为10%(7名)、任师长比例为11%(20名)。先父当时已为团长,而非营长。军人既投笔从戎,自以服从命令、达成任务为唯一目标,其他个人职位等事,在战时生死交关之际,皆为过眼浮云,无由选择安排,

当时军人更无为自己争取曝光度等可能,或与今日环境有所不同。

至于对于国家贡献,是否必然与阶级职务有关?抗战初期首先击落日本军机之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率领孤军一营力守四行仓库之先父同期同学谢晋元,与舰同殉之海军中山军舰舰长萨师俊等,皆未指挥过任何会战,但其赤忱忠荩,当已与日月不朽,民族同寿。

三、 问:张灵甫与立德、立言、立功?
答:徐焰先生以三不朽标准「立德、立功、立言」检视先父生平,鹄的高远,其中吴先太夫人之事,诚属悲剧,其中真实状况究竟为何,身为后辈,不敢妄加揣测。孙子兵法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个人粗浅认为,先父以奇兵攻张古山,此其智;

读军人不宜出国养兵公告,立刻束装回国,此其信;为官兵改善伙食,爱护年幼官兵,此其仁;于战场上身在前线,亲临指挥,此其勇;长年所在第七十四军官兵军纪良好,守必固,攻必克,此其严。先父毕生,以军人武德为标竿自诩,人非圣贤,不能尽善尽美,但其努力过程,应仍有斑斑事迹可供徐先生深入了解。

四、问:张灵甫与汪精卫?
答:汪精卫早年追随国父革命,在被捕入狱时,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语,为人所熟知敬重。但如果谈到对日抗战,徐焰先生将先父汪精卫混为一气,个人认为引喻极其失当,抗战八年,先父与所有前线官兵,从未放弃军人气节,始终奋斗牺牲;汪兆铭身任党国要职,觍颜投敌,

中国国民党中央决议开除其党籍并撤除一切职务,国民政府明令通缉汪兆铭,海内外各地纷纷声讨严惩,与先父的精神如何应该相提并论?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