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亚洲周刊

中国创新力涵盖香港、呼唤创客、两会推动经济转型

发表时间:

最新一期(今年第12期)亚洲周刊的封面专题是什么?最新一期亚洲周刊的封面专题是:中国创新力涵盖香港,呼唤创客,两会推动经济转型。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两会中提出中南海对创业和创新「双创」的重视,他也被戏称為「创客」,即英文单词「Maker」的意译,是指出於兴趣与爱好,利用新技术把各种创意转变為现实的人。中国创新力涵盖香港,内地与香港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可达双赢。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的内地生汪滔,凭两地优势成为全球小型无人机巨头,他在深圳成立的大疆公司占全球六成市场,年销售额逾三十亿人民币。

广告

你刚提到的深圳大疆公司,是全球小型无人机市场的龙头,这间公司的背景是什么呢?能不能给我们介绍?

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的汪滔在读研究生时创办大疆无人机公司,发展不少独家技术,开创航拍新天地。一九八零年他生于杭州,随父母到深圳。二零零三年,已读大学三年纪的汪滔从华东师范大学退学,一个偶然机遇,去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电脑工程学系求学。汪滔说,若没去香港科大而在大陆,或是去了美国,都不会有今天成就。

深圳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似乎适应得不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他和香港的关系有哪上变化吗?

亚洲周刊专访了深圳副市长唐杰。他说:深圳过去三十年,是作为香港的生产劳动力,然后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期间,别人都在做加工装配之际,深圳完成了从加工装配到制造的转变,过去五年深圳大规模创造产业,过去深圳是富士康等厂商给苹果公司打工,现在是日资、台资企业给深圳的华为打工。未来香港和深圳的关系都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过去香港是深圳后花园,后来是香港前店后厂的关系,现在又发生很大变化。

在发展科技方面,香港应该如何部署?

亚洲周刊专访了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罗范椒芬。她说:香港必须把力量投放在优势产业上,并多宣扬香港卓越的科研能力,从海外和中国内地招揽科技企业和人才,为青年科学家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科研成果转移,还要营造富有活力的生态环境,建构创新的文化。

本期亚洲周刊还有哪些重要内容吗?

本期亚洲周刊还报道:英国加入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打了美国一记耳光,德国、法国、意大利紧随加入;德国找中国为「工业4.0」电脑展伙伴;土耳其向中国军事採购。中欧关系日益密切,突破美国新围堵政策。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