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新常态”后,习近平2015博鳌论坛上的“新姿态”

发表时间:

中国的博鰲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3月28日在海南博鰲正式开幕,这一天是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轴心展开的,习近平的所言所语,一举一动都受到格外关注。同时这个论坛适逢“亚投行”之热,也触及到与国际政治经济有关的许多方面。在“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界关键词以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2015博鳌论坛之际,是否展示出什么“新姿态”呢?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中国主席习近平28日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亚洲各国和平合作是发展趋势,亚洲发展潜力深厚。对于“亚投行”引发60多国表现出热情和一些需要厘清的复杂情绪,习近平表示,要推动“亚投行”及现有的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互补共进、协调发展,加强在货币稳定、投融资、信用评级等领域务实合作。构建“一带一路”,目标為与沿线国家合作发展,互补优势,并非要替代现有合作基础。

身处南海领土等亚洲多国争议之中,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以下的表态格外令人关注。他说:“作为大国,意味著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更大垄断。” 习近平还强调:“中国最需要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任何动荡和战争都不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因此,“中方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

近几年来,中日历史问题领土问题争端恶化了中日甚至亚洲国家间的合作气氛,无名“冷战”的阴影招之即来。在今天的发言中,习近平明确显示了他领导下的中国更愿与冷战历史彻底告别的立场。他指出:“70年来,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历史性地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对峙不复存在,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

根据议程,除了习近平以外,还有10多位外国政要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 实际上,在正式开幕前,博鳌论坛年会已经从3月26日开始,并到29日结束。1700多名世界各地与会人士围绕宏观经济、区域合作、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政治安全和社会民生等领域设置了70多场正式活动。

除了通过开幕演讲显示大方向上的“新姿态”以外,习近平也通过接待外国代表的方式和时间长短等细节,作出了一些招致不同解读的“新姿态”。

对细节反应很快的台湾媒体注意到:代表台湾出席博鰲论坛的前行政院长萧万长,在大会开幕前,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短暂会面,萧万长率领代表团成员三十人与会,中方则有习近平以及涉台事务部门约十人出席,握手寒暄合影及交换意见的时间加起来只有5分钟。萧万长在45秒的时间内表达了台湾参与亚投行的意愿,习近平除点头说“对”之外,并没无其余表示。但在往年论坛中,中方都安排领导人与台湾代表座谈半小时。对于这种待遇的差别,中方表示:今年习近平和各会员的会面安排都是如此,外界不要进行过分的政治解读。

习近平28日还会见了参加博鳌论坛的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和参与组织博鳌论坛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习近平在与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交谈时没有提及历史认识问题。这一点也得到日本媒体的报道评述。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