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中国急呼六强与伊朗在核谈判的立场上靠拢

发表时间:

昨晚原本是是六强外长与伊朗代表就核问题谈判的最后期限,但在昨日午夜钟声响起时,依然未能达成共识,随后法新社报道说,在与会者各方的同意下,决定延长谈判的时间,而且美国国务卿克里也认为,既然洛桑会谈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那么再多进行一天协商也是值得的。不过,他也同时指出,大家对于关键问题的立场仍处于分歧。据了解,目前谈判主要是卡在解除制裁伊朗的速度和时机等问题的上头。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今天一早,谈判进入第7天之际,法新社引述中国在洛桑所发的新闻公报报道,为了能在延长的核谈判上取得政治性协议,与会的中国外长王毅呼吁六强与伊朗在立场上相互让步。王毅强调出,在这个最后阶段,最重要的是缩小彼此的差距,各方谈判的立场都应该要向对方靠近。他还进一步敦促参与谈判的各方,应为突破僵局提供出更强有力的政治指引,并且在正确时机做出政治决定。

据报道,王毅在洛桑发给记者的主张说:“谈判各方都有自己的立场,在最后阶段,如果相向而行,就能取得成功。如果原地踏步,势必功败垂成。” 王毅离开洛桑后,由中国代表团发布的罕见声明说:“谈判需加强政治引领,缩短分歧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俄罗斯外交部表示,参与马拉松式伊朗核谈判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已经离开洛桑。另外,法国外交部长法比尤斯也已离开洛桑,但表示说需要的话,可以返回谈判桌。

伊朗核问题的僵局已长达近12年之久,分析指出,在今天这个最后阶段仍有两大问题有待突破:首先是怎么来撤销对伊朗的制裁;其次是在协议的后面几年将会出现什么情况?换句话说,如何才能掌控伊朗发展核研究的能力,从而保证伊朗不会变成拥有核武的国家。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对伊朗核问题的立场:虽然说在美伊对立中,中国站在伊朗一边,但由于其外交政策优先重视中美关系,中国在政治上与伊朗接触一直谨小慎微,以避免损害更重要的中美关系。直到今天,中国在此一问题上保全了与西方国家和以色列的关系。实际上,中国尤其努力地在保护在伊朗的利益和维护中美关系之间,不断寻找平衡。

通过“骑墙”战术,中国因此在各种地区争议中时而支持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时而拥护中东国家的立场,以期两边受益。这也是理解中国在过去在2006年到2008年间,为何支持了联合国一系列对伊朗制裁决议的原因。

有专家指出,除了能源与战略考量,中国对伊朗政策的另一块基石是两国相似的历史经历和相近的政治观点:两国都曾遭西方列强瓜分和剥削,都曾经历制裁,并且都认为美国对自己的内政指手画脚而感到不满。尽管如此,中国还是会继续发挥“骑墙”战术,在西方和伊朗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

于是,中国外长外长王毅现今积极呼吁六强与改由温和派执政的伊朗作出妥协,达成初步的政治性协议以创造历史,也就不怎么令人意外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