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中国倡议发起的亚投行何以参加者踊跃?

发表时间:

由中国倡议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截至2015年4月15日,57个国家正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尽管其运作规则尚不明确,但创始成员国报名之踊跃已经让中国自认在外交领域取得了重大胜利。如何看亚投行倡议引发的热情,尤其是如何理解英、法、德等美国的坚定盟友响应中国倡议的举措?尚在筹建中的亚投行未来前景如何?我们电话采访了法国亚洲研究中心Asia Center负责人Jean-François Di Meglio 先生。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front C) guides guests at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launch ceremony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in this October 24, 2014 file photo.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front C) guides guests at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launch ceremony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in this October 24, 2014 file photo. REUTERS/Takaki Yajima/Files
广告

法广:中国提出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后,最初并没有引起特别积极的回应。但是,在3月31日创始成员国意向声明期限结束时,已经有50多个国家表达了加入的意愿。您如何解释这些国家对这项中国倡议表现出的热情呢?

迪蒙柳:相对于我们已经知道的机制来说,亚投行展现的是一个新概念(concept),而且,这个新概念完全不排斥其他概念。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有多家,尤其是围绕世界银行,有很多这样的银行,还有些银行虽然不专营基础设施投资,但专注涉及多国的发展计划,是开发银行。就是说很多决定加入亚投行的国家都熟悉这样的理念,熟悉这种银行的运作。唯一让他们最初感到犹豫的是:这项倡议是中国提出的。所以刚开始时,大家有些拿不准,不知道这项中国倡议是否与其它已经有过的方案有什么不同,而且大家并不了解方案的全部情况。假设这项方案与其他方案相似,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首先,中国有丰厚的外汇储备,将是亚投行未来发展的发动机;其次,银行的运作可能会主要使用人民币,尽管这一点还难以确定,但至少有这种可能。也就是说,银行的一个重要融资手段将是人民币,而当前的一个重要话题正是提升人民币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role)。人民币现在还不能自由兑换,难以轻易获得。如今中国倡议建立一个发展银行,一个基础设施银行,人们想象着这有可能更容易获得中国货币,中国货币可以在外汇市场上像任何其他国际货币那样兑换、交易。那些新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对这一点很感兴趣。

法广:从金融角度来看,中国货币融入国际金融体系有什么意义?

迪蒙柳:(这可以)让人民币在资本流动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促进各种国际货币间的平衡,夸张一点的概括就是: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中国如今却在向其它国家借用货币来付款。在资本流通领域,所谓借款就是中国在国外购物时,用来付款的不是人民币。使用别国货币的时候,中国就在影响其它国家的货币政策。现在,中国对外贸易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本国货币,在贸易领域,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货币,但在资本流通领域则不然。也就是说,人民币对资本流通形成压力,但却并不发挥其大国作用,而是听任其他国家利用他们的货币政策在其中扮演角色。因此,很多国家都想看到中国承担起国际责任,承担起货币政策和货币秩序的责任。

法广:亚投行是在金融领域的一项倡议,与之相伴而行的倡议还有海陆丝绸之路倡议,也就是“一带一路”,这项倡议同样来自中国政府,目的是进一步密切与周边国家(甚至比周边更远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如何看中国政府的这些倡议?

迪蒙柳:老实讲,现在我们还很难看出这会是怎样一个方案。这是要建设一条新的丝绸之路,同时,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关于这项倡议,人们谈论很多,但我们并不了解具体内容,也不知道会带动或决定那些具体的落实成果。就目前而言,这是一项很好的设想,但还在纸上谈兵,没有具体内容,人们所知甚少,但的确亚投行倡议与新丝路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要知道许多参与亚投行启动倡议的国家都有很大的基建需求,不仅是中亚国家,甚至是欧洲,欧洲有些基础设施也开始变得陈旧。所以不能排除未来新银行将参与许多国家的基础设施重建工程,因为新丝路经过伊朗,进入中欧,然后就是西欧。亚投行因此有可能在那些成员国感兴趣的国家投资基础设施重建工程。

法广:但是一方面很多国家争先恐后加入亚投行,另一方面,在此之前,我们也注意到一些亚洲国家比如斯里兰卡、比如缅甸,等等,都有声音对中国投资的一些基建项目提出质疑。如何解释这种一方面积极加入亚投行,另一方面却又对一些中国投资项目犹豫不决的矛盾局面?

迪蒙柳:的确很矛盾。这是因为中国的意图也许很具体,但未必十分明确。亚投行倡议牵扯到中国的软实力问题。就是说中国不通过军事手段这样的硬实力去影响邻国或者去在亚太发挥重要作用,而是通过软实力,比如中国文化。过去中国常用的手段是语言,或者是援助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很明显是要充当中国的软实力。问题是,与硬实力不同,软实力很难有清楚的边界,更何况人们无法确切了解中国的最终意图是什么:中国究竟想做什么?怎样做?这些问题非常模糊。没有人愿意拒绝国家所需要的发展,比如斯里兰卡的港口兴建计划,但同时,也没有人愿意看到对方的影响深入到自己国内。到目前为止,仅从理论上看,中国恪守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不去影响各国政权。总之,这些问题都很重要,但人们并没有一一找到答案。

这些新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其实是在赌。设想一下,倘若这个新银行没有这些西方国家参与,它可能会发展壮大起来,那时,人们会发现这个壮大起来的银行完全是按照中国的原则、中国的管理方式在运作。很多国家决定加入,与中国一起投资,是希望也能融入一些自己的管理方式,也能发言,可以说:这个银行属于你们,也同样属于我们,这样的话,就不能全盘使用中国原则,我们可以输入一些我们的想法。

法广:的确,就这一点来说,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这些被看作是坚定的美国盟友的国家加入是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亚投行在未来发展中逐渐远离中国原来的设想呢?

迪蒙柳:亚投行是否由于这些国家的加入而远离了它原来的设想?这很难说。在那些推出这项倡议的人的脑子里,之所以提出这项方案是因为他们注意到中国很难在比如世界银行,或者与世行相关的国际金融公司,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亚洲开发银行等这些已有的国际金融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中国希望在这些机构中发挥作用,但它意识到其他成员并不十分欢迎,所以,中国决定成立一个并行机构。因此,不能说亚投行如今远离了它原本应当扮演的角色,或脱离了这项倡议的初始主旨。人们只是注意到了亚投行设想的多面性,这可以是一个亚洲开发计划,也可以是推动使用人民币的计划,还可以是一项为与那些曾让中国失望的机构竞争或另立山头而设计的方案。

法广:英、法、德等国要求加入亚投行被广泛解读为美国外交政策遇到的一次挫折。您怎么看?这对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是否会有什么影响?

迪蒙柳:美国人最不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表态说不希望其盟友加入。美国确实曾试图阻止英国加入,如今美国不会再这样做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表达不满,就越显得失败。但无可争辩的是在影响力分配运作中,美国的影响力相对减弱,因为如今一些资金正流向这家新银行,而不是流向那些设在美国或者设在美国盟国的金融机构。有些行动将由这家新银行资助。因此,相对而言,美国的影响力受到削弱。

法广:那您怎么看亚投行的前景呢?

迪蒙柳:发展步伐肯定不会像有些人相像的那么快。因为需要筹组资金,需要确定投资项目,需要对项目拨款,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出错,在那些可能无法收回成本或者贷款的地方投资。在这一点上,中国可能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在中国,甚至有时候也在国外,中国经常会投资一些收益很差的项目。组成委员会、建立决策机制、结合金融发达国家的决策机制与仍然缺乏经验的中国的决策机制等,这些都需要时间。在这一点上,亚投行的西方成员可以在经验转让上发挥作用。

目前,亚投行已经宣布的资金数目尚不太庞大,低于此前设想的水平。这些资金会陆续到位。目前各成员国资金比例尚为确定。西方成员国也可能不会占多数,但他们势必可以发挥影响。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