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生态 健康与科技

中国首例央企债务违约传达怎样的信号?

发表时间:

金融界连日来对保定天威集团可能陷入债券违约的预测变成了现实。根据中国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机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债登”)网站4月21日发布的消息,保定天威集团未能如期支付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的利息。天威集团因此成为中国首家债券违约的国营企业。国营企业的特殊身份吸引市场纷纷猜测天威违约可能传达的信号。

生态、健康与科技
生态、健康与科技 © 网络图片
广告

根据《新京报》22日的报道,天威集团应于4月21日向债券持有人支付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的利息,总额为8550万元人民币。该集团一周前就曾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连续四年亏损,这笔利息的支付存在不确定性。

天威集团并不是中国首次出现的债务违约企业。2014年3月,超日太阳能集团已经开创了利息违约的先例;此后,又有地产开发商佳兆业集团的美元债务违约;今年4月7日,科技产业中科云网也正式宣布其公司债券“ST湘鄂债”违约,成为中国市场首家本金违约的企业。但天威集团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特殊身份。超日太阳能集团与中科云网都是民营企业,而以生产电力变压器为主导产品的天威集团不仅是国营企业,而且隶属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营企业,也就是所谓的央企。根据《新京报》的介绍,该集团成立于1995年,2008年正式成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成员企业。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是国资委旗下的全资大型央企。2010年,天威销售收入超百亿,被国家列为输变电重大装备制造基地。但根据其他财经媒体报道的消息,天威集团自投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业务后,连续四年亏损,2014年,公司亏损额达101亿元,从法律上讲已经达到破产的条件。

但由于天威集团的特殊身份,其连年亏损的现实并没有真正挫伤投资人的信心,如今陷入债券违约似乎也没有引发更多的恐慌。其中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来自市场对政府买单的预期。有财经分析人士指出,此前也曾发生过国有企业陷入兑付危机的情况,但危机都最终化险为夷。从这一点来说,身为央企的天威集团债务违约成为定局令不少业界人士感到意外。但此举是否也意味着中国政府正在调整延续至今的不顾一切避免企业违约、破产的政策呢?

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的一贯做法是出面干预,拯救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由此避免企业破产可能引发的社会震荡威胁稳定大局。政府或与政府相关的企业干预,避免了违约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形成投资市场运作的“中国特色”。但这种做法有违市场规律,扭曲了投资人原本应当基于企业运行状况的投资收益预期,从而影响的资本的配置过程,也从而影响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中国政府一再强调市场作用,在18届三中全会上承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去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表示,未来金融产品违约可能难以避免。与此同时,企业违约的现象接二连三,观察人士开始猜测:中国政府是否会兑现承诺,调整面对金融风险的态度,是否会听任国企违约?天威集团债务违约也许给出了答案。法新社22日引述信用评级公司惠誉国际指出,天威集团违约显示国有企业不再免受国内债务违约风险,中国政府可能允许更多类似状况发生,以方便政府如期推行改革计划。该机构此前就曾表示,长期而言,允许债券违约有利于中国债市的发展。

首家央企陷入债务违约也许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回归风险特性的开始?

不过,从目前市场对天威集团债务违约的反应来看,市场对政府出面干预,实现刚性兑付仍然抱持着一定希望。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