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生态 健康与科技

地震预警系统代价昂贵 智能手机或可预报

发表时间:

尼泊尔周六发生的强地震造成惨重的人员以及财产损失,再度引发国际舆论对地震究竟是否可以预测以及是否应该设置地震预警系统等议题的关注。连日来的报道显示,如果说对地震的周期性以及地震发生的频率可以有所预测的话,国际地震学专家普遍认同就目前的研究水平,很难提前几天或者几周预测地震。这次尼泊尔大地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因为就在发生地震之前的一周,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五十多位地震学专家汇聚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就尼泊尔地带的地震预测做出评估。鉴于加德满都周边地区在1934与1988年曾经发生强烈的破坏性地震。专家们因此认为下次地震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发生。

生态、健康与科技
生态、健康与科技 © 网络图片
广告

如果说,提前几天或者几周预测地震对目前来说还是个遥不可及的目标的话,人类在地震预警方面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也就是说在地震爆发之前的瞬间发出警报,使民众得以获得数十秒的宝贵时间来挽救生命。但是这些地震预警系统价格昂贵,实际上只有极少数国家配有类似的系统。路透社引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震学家海尔维格(Peggy Hellweg)指出,世界上仅有少数几个地震热点区域部署了地震预警系统。这些热点区域包括墨西哥、日本以及美国等,其中最先进的是加利福尼亚的地震预警系统ShakeAlert。ShakeAlert在2014年加州纳帕地震前,提前5-10秒发出了预警。海尔维格认为,如果尼泊尔拥有类似的预警系统,那么加德满都的民众或许就能提前15-20秒接到预警。这就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躲到桌子底下,或者逃离倒塌的房屋。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这些预警系统代价昂贵。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去年的估算,要设置一个覆盖美国整个西海岸的地震预警系统,投资成本将达到3,830万美元,每年维护和运营的费用超过1600万美元。

不过,美国学者最近发现智能手机或许可以替代复杂的预警系统,提供廉价的预警途径。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人员以及美国地震学专家本月上旬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公布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内置的GPS,也就是卫星定位系统,的智能手机可以在地震最强波开始前几秒探测到地震并触发警报。

智能手机内置的GPS虽然没有科研级设备那么精确,却能探测到中等规模和大规模的地震,比如2010年在海地发生、导致超过20万人死亡的7级地震。

研究人员对2011年东日本地震进行了模拟测试研究,发现如果在地震波抵达东京、海啸抵达海岸线前使用GPS数据发送警报,遇难人数可能会少一些。此外,他们还在旧金山海湾模拟了一次震级为七级的地震,发现,智能手机可以在地震发生之前七秒提前发出预警,报告的作者之一、休斯敦大学教授克雷格·格雷尼(Craig Glennie) 特别强调,电子警报的传输速度快于地震波。而且,报告认为,一个大都市内只要有将近5,000部智能手机运行就可以传递预警,向更加远离地震中心的人们提前发送警报。

就在美国《科学进展》发表上述研究报告之前,中国媒体也报道了中国在地震预警网络设置方面的进展。

中国日报本月一日刊登文章指出;『中国已经设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使用的核心技术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该系统通过手机、电视、专用接收终端逐步在学校、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高铁、化工、地铁、燃气和核反应堆等重大工程开展地震预警应用.......使得中国成为继日本和墨西哥后,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舆论关注的是,这些拥有先进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是否可以援助尼泊尔、海地等位于地震多发性地带但又缺乏经济实力的国家设立廉价的预警系统。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