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从《诗经》到海子:法国推出的《中国诗选》

发表时间:

法国百年书局伽利玛出版社著名的“七星文库”(Collection de la Pléiade )在今年2月份推出一本中国文学巨著《中国诗词选集》(L’anthologie de la poésie chinoise)。这本书选取了从《诗经》至今的400多位诗人的一千八百多首诗词。让这部厚达1500多页的诗集将成为西方至今涵盖内容最广的中国诗词选集。

广告

伽利玛的七星文库以出版经典文学著作丛书著称,曾出版的中国文学著作有法译本的《水浒传》《金瓶梅词话》和《红楼梦》等。《中国诗词选集》的出版让这个文库的中国文学更加丰满和完整。

该项目负责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东亚文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雷米•马修(Rémi Mathieu)和其他八位汉学家翻译团队进行该书选编和翻译,在本次节目中,我们就有幸采访到了雷米•马修先生,谈谈与中国诗词选集以及中国古典文化有关的话题,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本《诗选》是不是法国第一本中国诗选?

雷米•马修:这本诗选应该是第一本能够完整地涵盖了从古代到当代的世人的中国诗歌,也就是从中国诗的起源  《诗经》开始一直到现在还在世的当代诗人。以前也有一些《诗选》,但往往都是选定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诗,比如说最著名的唐诗选,或者只到清朝为止。法国1962年就曾出版过一本《中国古代诗选》,。而我们的这本诗选因其时代界定等原因,选的诗自然就更丰富,更全面,因此范围就更大。

法广: 这本诗选里的最后一位诗人是已经离开人世的中国著名诗人海子, 对法国的读者来说,这本《诗选》在手,是不是就能读到中国历代最优秀的诗人的诗呢?

雷米•马修:可以说这些读者拥有我们选择的中国最好的诗,诗选从其定义上来说就不是诗集,虽然由我负责这本诗选的最后版本,但参与这本书编译的共有八个人,我要求他们每个人根据几个不同的标准来进行选择:首先就是代表性,也就是说为什么某个诗人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格,能代表中国诗歌的某种特色;然后也要看这些诗是否符合翻译者的风格,因为译者本身能在翻译中获得乐趣,给读者带来乐趣这一点至关重要;最后还有一个标准也很重要,就是说我们也要考虑这些选择是否符合法国当代读者的品味。这是三个需要参照的原则,所以我们选中的诗词并不是对诗歌进行分类后编成的诗集,换句话说可能更容易让人懂,也就是说我们没有模仿以往中国诗选。因为,中国的诗选往往界定一个时代,符合某种风格或某个特定时代的品味和特点。

法广:实际上对中国人来说,每个时代的诗歌风格的确与那个时代的哲学思想,历史和文化都息息相关,包括诗经,汉赋,唐诗和宋词都是这样的,读起来就都能让人体会到那个时代的风格,你们在编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也是想将不同时代的文化传递给法国读者。

雷米•马修: 的确是这样的。而且我们不能说中国只有一种诗,应该说很明显中国有许多风格迥然不同的诗,而且中国当然诗歌也经历了不同意识形态的时代,唐朝的中国不是周朝的中国,也不同于宋朝的中国,宋朝当然和清朝有极大的区别,和现代中国相比,差别就更不用提了。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在文学层面介绍每个时代,要将每个时代的政治,宗教,文化特色介绍给读者,所以这本中国诗选涵盖了八个时代,也就是八个章节,每个章节前都有一个前言进行介绍,让读者明白章节的更替不仅要从一个朝代进入另一个朝代,而是进入中国历史的一个新时代。读者对这一点应该十分了解。

而为了让这一点更加明确,我们还为最重要的诗人加上了不少注释,比如某诗人是佛教徒,信仰道教,还是儒家思想等,重要的就是让读者明白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在读诗的时候能将文化元素加进去以便了解。对诗人是一样,因为有些诗人需要进一步的作出说明和解释,在可能的情况下注明他的诗歌特点,他的思想和象征意义等。最后还要加上另一个很重要的注释,解释诗人的哲学,地理和历史背景等,以便让西方读者理解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

法广 :您是法国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学者,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但您依然在从事研究工作,请具体介绍一下?

 雷米•马修:是的,我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我退休了,但因为我是名誉研究主任,所以尽管我目前没有职位,不再是一个领薪水的研究员,但还是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法广:从您的经历可以看出,您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中国哲学,文化等,那您还记得第一次和中国文化接触时的感受吗?

雷米•马修: 当然记得,印象很深刻。第一次和中国文化接触的过程很好,而且可以说太好了,因为这次接触奠定了我随后的事业,甚至可以说是超过了职业生活,或者可以说是奠定了我的整个生活,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40年的时间内对一个主题感兴趣,而可以不将自己的整个生活融入其中,所以应该说我和中国文化的接触超出了职业范畴。

同时,和中国文化的接触应该说是循序渐进,也可以说是突然发生的,当我通过高中会考后,我就开始对学习语言,尤其是中文和俄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学了这两种语言,从东方语言学院毕业后,我选择了中国,语言在这个选择中倒没有起关键作用,主要还是因为我对中国的文化有极大的兴趣,因为对我来说,中国文化是最优秀的。
我通过一些20世纪最著名的汉学家的著作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为我打开了我尚不了解的一些文化大门,因为之前我对中文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学习上,在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后,我就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宽广的领域,其丰富程度也无以伦比。这些就奠定了我随后的职业生涯和我的研究方向。

法广:能不能说你对中国诗歌的接触,是与中国文化同时进行的?

雷米•马修: 是的,西方一些学者将研究范畴细分为哲学,历史,社会学,文学,文学里再分出诗歌等等,当然,为了让研究更加有成效,的确应该进行划分,但我的做法与此有别,因为我很快就发现要做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就不能将这些不同的研究领域区分开来,因为它们实际上都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研究诗歌,但对历史一无所知,要研究历史不了解哲学也同样徒劳无益,同样,如果要研究哲学,也必须对政治有所了解,因为政治是中国哲学的关键。如此类推,对我来说,对诗歌的兴趣就是来自我对中国古代著作的研究。

法广: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你最喜欢的诗人是谁?

雷米•马修: 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中国汉代伟大的诗人:司马相如,因为他的作品十分复杂,所以在中国的名气不是很大,他写的“赋”特别难翻译,所以对读者和翻译来说都具有挑战性,我自己十分喜欢“赋”这种形式。当然我也十分喜欢唐诗。而且当你问一个中国人他最喜欢的诗歌是哪个朝代时,得到的回答往往都是唐朝。但我认为,唐朝以前的中国是个似乎并不为人所知,这真是令人感到十分遗憾,因为唐朝以前的诗歌也十分丰富,几年前我翻译了《楚辞》,《楚辞》很难翻译,但同时令人着迷,但我发现除了一些知识分子外,在中国,很多很有文化的人对中国这段时间的文学了解甚少。这一点十分令人遗憾。

法广: 在这本书的前言中,你写道:诗歌构建一个民族的智慧,但如果古代的诗歌逐渐被遗忘,会不会对中国的智慧和文化产生影响?

雷米•马修: 您的这个问题十分复杂,我也没有答案。但我每次去中国的时候,都会遗憾地看到中国古代或古典的文化在教学中占据的比例十分小,当然和法国一样,在教学中自然有优先考虑的内容,针对的是教学的效率,但象中国这样的一个民族不能,也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古典文化,古典文化在3000年的时间内造就了中国人,指导了中国人的思想以及中国的政治制度,所以,不能忘记,更不能忽略中国古典文化。但我不是中国教科书的主编。所以我只能从外部观察这一点,但同时我也不完全感到绝望, 因为我看到除了孔子以外,其他一些古典文学的作者重新得到器重,还有一些道家思想作者,而诗人当然也没有被遗忘,因为是个在中国人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法广:那中国哲学思想呢?作为曾经对庄子,老子和列子有所研究,并出版过不少书的外国专家,您对这些作品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地位有何见解?

雷米•马修:当然中国目前的状况和庄子,列子等的哲学思想没有任何相同点,但我认为这并不是负面的,而相反可能是幸运的,因为我认为我们不能走极端,也就是说不能将古代中国当成是一个典范,不能让古代的文化侵入目前中国的生活和思想。

我自己将两种极端态度区分开来,一种就是完全忘记古典文化,这一点我刚才也讲过,这样的局面令我十分担心;而另外一种态度就是认为只要重新回到这些古代的作品中,比如庄子或老子,去生活在一个并不属于我们的时代,不属于中国人的时代,所以,我认为,和这两种比较极端的态度相比,更应该采取的是一种“中庸”的思考态度,另外,我也观察到,甚至中国政府也使用这些古典哲学家的著作来为作为现代中国的政治理念的基,当然,这种做法不是毫无目的性的,但也应当承认,这一点还是要得到重视。

比如上次我在中国济南的时候,看到在山东大学的校园里,所有道路的两侧都有孔子,荀子和孟子的话来做装饰,当然这些也绝非毫无目的性,但同时也说明这些作者继续得到重视,不仅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同时也得到大学生们的重视。

法广:最后我还有一个问题,要跳出一点文化和文学的圈子,就是说有不少了解法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的人常说,法国和中国人在某些领域都很相似,您有这方面的感觉吗?

雷米•马修:当然我去中国的时候都会感觉到很舒服,从精神和知识层面上看,中国都可以说是我的第二个祖国,我们这两个民族是否有相似之处呢?我想到的是我曾经听到过的一个比较,说的是法国人属于拉丁民族,在混乱中有秩序,而中国人不是拉丁民族,但也是在混乱中混乱,也就是说,法国人本身就已经及其缺乏秩序性,而中国人在这个领域和法国人不相上下,我觉得这个比较很有意思,同时也很正确。在中国的城市,比如上海的街上走路的时候,我就很喜欢人群中开心的气氛,人群没有任何攻击性和暴力,很和平,同时也很混乱。

感谢《中国诗词选集》的主编“黑米•马修先生接受法广的专访。

伽利玛出版社是法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家族式出版集团,出版了二十世纪法国众多重要文学作家的作品,其中加缪、圣琼•佩斯、萨特和2008年的勒克莱齐奥等共7 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伽利玛的七星文库以出版经典文学著作丛书著称,曾出版的中国文学著作有法译本的《水浒传》《金瓶梅词话》和《红楼梦》等。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